隔了两周才出的文字,并不是我懒,而是没灵感。真的。
关于题目,来源于朋友给我的建议,有时候想吵架就别太忍着。吵架对或错先不说,争吵是一种正常的表达,说是生活的刚需也不为过。
一直以来,我都有个毛病,希望出现在我世界里的人和事都是和谐的,与此同时我还有那么点精神洁癖,或者换个说法是,“污”的反义词。上述的废话就是想说我不喜欢跟别人起矛盾,其实不可能跟世界没有矛盾,对吧。可是我就是为了让自己的世界“和和睦睦”,而刻意回避一些矛盾和不满,然后因此出了很多内伤。比如没有道歉的被人放鸽子,比如总爱找茬的同事,比如作为一个没什么权利的流程小兵却被领导和需求方骂,比如在请假参加的婚礼上根本没人理,比如发微信滞后很久才收到回复或者就没有回复……
上述的情况,我遇见了都会催眠自己,“没事没事,不要在意,我又不关心那些,无所谓的”,甚至潜意识里意图自动屏蔽那些爆浆的情绪。一次两次,是小事,多了就会自己形成一种类似后天神经麻痹的状态,敏感却又得很自然的装作不敏感,想说什么忍了忍就再也不说,然后别人就算知道你玻璃心,也可以放心的伤害你,why?因为你不反抗没攻击性,因为你在努力的装成个“无公害”。然而,“无公害”能当钱用吗?
当然,就算我清楚的知道,要适当的反击那些看起来对我不起的人,我也不可能朝夕之间就变成逮谁跟谁吵的喷子,毕竟自己的框架在那里,毕竟世界一团和气才会看起来所有事都可控。但是,当控制欲没法抵挡那些情绪伤害的时候,这个万事先忍的先决理念就该舍弃了。想象一下自己不想或者不知道怎么跟世界交流,当困惑、迷茫、挫败等等受伤的情绪不断积压,却又没有缺口释放的时候,自己就会像一个随时可能爆破的气球,达到容量极限就炸的粉碎。所以,在我们可以和世界交流的时候,我们所有的情绪都没有对错之分,适当表达出来,哪怕那些情绪带有攻击性,哪怕带出去的情绪过后会让我们有羞耻感。
不知道看过多少管理情绪的爆文,我觉得说理的都对,只是办到的很少,而且我这种凡人修不到那种控制情绪的至高境界。当然,我没放弃修炼。
举个栗子,毕业后的一年,跟各种朋友聊天的时候,多多少少会谈到读研阶段,说实话,本事没学到多少,真的只学会了装孙子。如果回到被师太狂骂的当时,我一样不会选择反击,因为读研毕业期限已定,并且我的学位和毕业证还攥在她手里。我所能做的就是在她骂到酣时,直视她的眼睛,我不说话可以,因为语言会暴露我多余的情绪,而我的眼神仍可以表达对她的愤怒与失望,我甚至可以用眼神传递信息:我就静静地就看着你演一出泼妇无理取闹的剧,呵呵。我想,在一次次被骂的过程中,我已经逐渐在学习掌控情绪以及升级脸皮厚度。然而,不可否认,这样做有很大的弊端:我只学会了全面承接权威人物的指责,却没有学会有效的反馈。那些导致我被指责的事情中,有多少是我确实做得不好,又有多少确实是权威做得差劲,我都选择了不去辩解,不说出来。不可否认,这是我保护自己的一种方式,但是一味地接受批评结果是什么呢,权威觉得自己全都做得对,而且是对你好,你却越来越没有发言权,最终就只剩下唯唯诺诺。
所以,适当释放攻击性,是情商的一部分。就像有朋友讲创业历程,他发现一味地对客户谦让,客户反而会变本加厉的指责,而采取就事论事责任分摘的态度,反而会把纠纷处理的更好,这多少有点人性本贱的意味吧。
额,还想说说感情的问题,算了,这期有点不想说,等下期吧。恩,又任性了,不好意思。����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