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直以为自己是积极乐观、务实进取的人。直到看完SUSAN布置的书单《活出最乐观的自己》(作 者:马丁·塞利格曼 (MartinE.P.Seligam,积极心理学之父),我对自己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首先,SUSAN的作业布置并不是偶然,而是有前期的问卷铺垫。
做了哪些问题,我已经没有印象。只是在当时觉得这些问题是非常浅显,也是对社群用户个人情况的简单了解。在分配到书单的时候,我即使有些诧异,但也欣然开始找书,翻阅起来。
如果你是商人,你需要乐观,渡过金融危机的强烈冲击。
如果你是职场人士,你需要乐观,抗过每一个难关和挑战。
如果你是家长,你需要乐观,给孩子一个积极的榜样。
如果你是学生,你需要乐观,以应对学业的压力。
如果你是运动员,你需要乐观,抓住最后1秒的胜利机会。
其次,在学习的过程中我发觉自己是悲观主义者。
根据量表的数值判断,我是悲观的解释风格。
按照作马丁·塞利格曼 的解释:
假如你有悲观的解释风格,那么你在下面四个方面会碰到困难。第一,你很容易抑郁。第二,你没有发挥你的潜能,以你的表现应该可以更好。第三,你的健康、你的免疫机能比较差,而且年纪越大,健康情况会越差。第四、生命一点情趣都没有,悲观的解释风格使得生活很灰暗。
我个人觉得这段描述有些夸大。至少在第四点上,与我的实际情况是相反的。当然,他说的是”容易“。
同时,我有悲观的反刍者的轻微症状。反复咀嚼不如意的事情的人叫做反刍者。作者有两个可能的理论。“一个是女性习得较多的无助与悲观,第二个是女性更趋向反刍,沉溺在抑郁情绪中,使得这种情绪升级为抑郁症。”从我个人亲身经历来说,学生时代和初入职场的时候,这种思想的反刍比较多见。作为女性,天性中的唠叨,总是难免。
从量表单个数据上分析,我的测验处于平均水平。而且从思考模式上,我更趋向于自我负责、自我要求的状态,要求个人去超越并做到。从归因角度来说,这是内因方式,而且是高要求的内因方式。
外因者更能释然,是有道理的。将失败/不好的结果,归因于外在环境的原因,让个人的情绪、心理更放松。但从我个人的观察而言,当一个自我高要求者能够奋进、反思、调整、专心,将一切不利环境因素尽自己一切所能(动用可以的资源)转化成可行、可做,行进在个人成长之路上,且不以单一世俗的成功标准来论英雄,那么他/她便是个真正的英雄。
尽心尽力只是基础,尽情致胜才是卓越。
再者,悲观主义是否一无是处呢?
乐观到没有现实,那是非常危险的愚蠢。而悲观到灰暗,则是暗无天日的阴冷。凡事过犹不及。
承认自己的思考方式偏悲观,是理性、客观、冷静。
一个成功的企业需要有追梦的乐观者,也需要悲观者,一些小心谨慎的现实主义者。我要强调的是每家公司的CEO都应该是一个有弹性的明智者,他们可以在乐观的远见及小心谨慎的现实精神之间取得平衡。
从悲观、消沉的状态容易滑向抑郁,那么则是放大形态——抑郁症。(单极抑郁症和双极抑郁症,后者伴有躁狂症。)经过CES-D抑郁量表自测,我不抑郁。但不可否认,悲观是得抑郁症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警惕悲观主义滑向抑郁,是非常有必要的。毕竟,过于苛刻的要求,过于负责任的要求,对自我的嘉许则会偏少。内在的低自尊感需要肯定和认可的滋养。
最后,我如何把乐观部分活出得更多?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一面墙,都会有些事让自己感到沮丧、气馁。你在撞到这面墙后的行为可以决定你会成功还是失败。失败并不一定来自懒惰,但多数时候我们把不能越过这座墙归因为懒惰。
习得性乐观帮忙人们越过他们心中无形的高墙,而且不仅仅是他们自己的高墙。
从某种意义上说,我是悲观主义,更准确地解释是:我是理性的现实主义者,也兼具乐观的基因。但是乐观的性格成分可以更多。
有两种方法可以改变悲观的解释风格。第一是想办法转移自己的注意力,去想些别的事;第二个方法是反驳它。从长远来看,反驳更有效。学习与自己争辩,与信赖的朋友/同事进行互动练习,大声说出你的想法,可以将内在的反驳思维外化。看不见的敌人是无法打败的,把内心的思想引出来就容易收拾多了。
用ABCDE 方法,不断练习、练习、再练习。乐观,人人可以学会。
我们所需要的不是盲目的乐观,我们需要的是弹性的乐观,一个审时度势的乐观。
握手悲观,活出最乐观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