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茶-读诗 人生的极致享受
2017.9.17
每次回到家里,忙碌完一应诸如清扫洒除等杂务,接下来就是烧上一壶水,泡上一壶茶,宽心地坐在阳台上简陋的茶桌前,随意拿起一本书,开始我的安逸人生享受。说安逸,是因为此时此刻的心灵清如幽兰,静若空谷,安怡适然,读几行书,啜一口茶,会进入一种无我的状态,既可以聆听秋尽江南二十四桥明月夜的玉箫清音,又能坐爱霜染北方寒山的枫林红叶,不知不觉中就可以度过一个下午乃致一个晚上。
古人品茶时一般是不读书的,讲究的是清、净、静、寂,或独自一人,或二三好友,或松林山涧,或河流舟上,从汲水、烹茶到品饮都是静默无言的,甚或连眼神都不必交流,整个流程天衣无缝、美伦美奂,不管谁的一个细小的动作都会引起默契的安谧接应,大家虽在同一场景中,却都沉浸在各自的世界里,然每个人的心灵世界又彼此溶融相合,且与天、地、此时之你我合为一体,一场茶品下来,心神清澈宁泰,身体舒畅轻颖,仿佛从极乐世界归来,像是被某种神灵重塑了一次。遗憾的是,“古调虽自爱,今人多不弹”,一千多年过去,我们没有传承下来古人的这种品茶清情和纯境,今天的众生没有可以企及这般境界的。
我品茶的时候,唯求安静,尤喜一人品茶,可以在阳台上享受这难得的静谧时光。当然,窗外的世界是有声的,但这种混杂之声在我的静谧世界里也都成为天籁之音,成为构成我的空灵之“静”的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这时候,散淡的看几行书,散文、诗词皆宜,感觉最好的还是唐诗。所以,当我端着紫砂壶走上阳台的时候,总不忘拿上一本唐人诗集,随便翻起一页,看上几行,“闲门向上路,深柳读书堂”的乐趣弥漫心田,“树色随关䢛,河声入海遥”,整个宇宙时空里仿佛就我一个人似的。伴着茶气,虽不能抵达“禅茶一味”之界,却也可以进入一种“茶诗同味”之境。茶韵、诗韵,成为我此时最高心灵享受。
说来的确神奇,茶的气、色、韵确能把我们的心灵引向空山静谧安然之境,这是千百年来名士文人、儒释道佛诸家共同构筑的一条由茶通向人的心境、通向精神境界的大道,而这种通达慢慢就成了茶的一种不言而喻的文化附加功能,茶在几千年的文化浸润中也越来越有禅味,即使还未读过书、不会品茶的孺子,从茶的气韵汤色中也能咂出别一般禅味来。倘能体味“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的静穆,“森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的清冷,“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的玄妙,至此,品茶人通过诗的超度,已可以与禅结缘了。
品茶读诗,体验的就是这种茶的禅味与诗的通达同时作用于一人、一刻时的这种独特的心理感受,这时刻心灵的淡定与从容,会成为自己珍贵的人生风景,空旷、无垠、寂静无我,灵魂似乎升华至太极自由之境,任意东西,无拘无束。我想,文人雅士的茶缘,大多应基于此、始于此吧。“众鸟高飞尽,幽人独去闲”,在繁忙的尘世中,能偷得半日闲,于“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的自家阳台上,品一壶自由自在的茶,该是多么曼妙而幸福!“偷得半日闲”,一个“偷”字,道尽了人生的许多羁绊无奈和心灵努力向自我本真回归的挣扎。心灵安静了,方能“时时闻鸟语,处处是泉声”,“泠泠七弦上,静听松风寒”,即便发一番“宿昔青云志,蹉跎白发年”的自我感叹,最终仍会归于“天平山上白云泉,云自无心水自闲”的宁静,“一片冰心在玉壶”的涤尽尘世杂屑的本真洁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