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一到吃饭的点,我和弟弟就在餐桌旁叽叽喳喳地聊起来。但是只要爷爷一在饭桌旁落座,我俩的喧闹声立马戛然而止。原因很简单,因为我爷爷在家里有一条明文规定:“食不言,寝不语。”只要听到我俩的吵闹声,爷爷就会瞪着眼睛大喊一声:“不想吃就出去,食不言寝不语,知不知道?”然后,我和弟弟就做个鬼脸继续吃饭。
小孩子当然不知道为什么一定要吃饭的时候不能说话,睡觉的时候也不能说话。爷爷没给我们解释过。我俩私下总是嘲笑爷爷“老顽固”,不知道从哪里学来的怪规矩。不过迫于爷爷的威严,我俩还是默默遵守着。除了吃饭不能说话这一点,爷爷在餐桌上的规矩还真不少。坐姿要正要直,不能翘二郎腿,抖腿,更不能踮脚,夹菜的时候也有讲究,只能夹朝向自己这边的菜。而且绝对不能把饭菜洒在地上,筷子更不能掉下餐桌,因为据说有个大家一致认可的规定就是“小孩掉筷子是要打一顿的,不然不好”,至于为什么要打一顿?不知道。有什么不好?也不知道。这条规矩虽然被我们记住了,但是小孩子吃饭的时候还是常常会出现“意外”。我印象中,我弟不止一次地把筷子掉到餐桌底下,每到这个时候,我们都屏住呼吸看向爷爷,但好像爷爷并没打算打人。也真的没有打过人。只是脸色不大好看罢了。
除了这些据爷爷说老祖宗流传下来的规矩外,爷爷还在自家餐桌上发明了一些新规矩。比如说,吃饭前要估量好自己吃多少饭,然后报给负责做饭的爷爷奶奶,这样做是为了保证吃饭的时候绝对不许剩饭。爷爷总是得意于自己每次做饭都能做得刚刚好,全家都能吃得干干净净。当然,他也有偶尔失手的时候。我记得有一次,爷爷下了一锅面条,我和弟弟各上报一碗预算,奶奶上报一碗,爷爷两碗。结果陆陆续续吃完自己的预算之后,发现锅里还剩下不止一碗面,我们端过爷爷盛得像小山一样高的一碗碗干面条之后,断定这顿指定得剩饭,我们静静地吃完自己预算的一碗面条,等着爷爷如何收场时,爷爷却淡定地说:“每个人再盛半碗!”
我俩自然不干,但爷爷却义正言辞地说:“谁让你们跑出去玩回来晚了,面条都坨了,自然多出了半碗。不吃完不许出去!”我和弟弟无奈又吃了半碗面。最后一锅面还是吃得干干净净,爷爷又露出了满足和得意的神情。现在回想起来,小时候自己被喂成一个胖妞和爷爷的这条规定脱不了干系。
除了吃饭必须全部吃干净外,爷爷还有不少奇葩规定。那就是每次吃完饭之后,碗筷放好,立马离开餐桌。不许坐在餐桌旁玩。每次我和弟弟快吃完时,爷爷还会喊上一句:“退朝!”,以示提醒。我和弟弟一直觉得爷爷这句话说得霸气,简单的一顿饭吃出了御膳的感觉。所以俩人对这句话都不讨厌。甚至,经常在吃完饭后,主动喊一声“退朝”,然后神奇百倍地离开餐桌。
后来,我和弟弟假期去找爸妈的时候才发现了这里面的蹊跷。那时,我和弟弟照例吃完饭,大喊了一声“退朝”,然后一脸自豪地要离开餐桌。妈妈被我俩喊得一愣,然后突然大笑起来,问:“这是谁教你们说的?”
“爷爷啊,吃完饭就喊退朝,吃出了皇宫御膳房的感觉,多霸气!”我和弟弟解释道。
我爸也终于憋不住大笑起来,他笑着解释说:“你爷爷说的肯定是‘退槽’,喂猪的时候常说的话。”说完他和妈妈开始爆笑。我和弟弟面面相觑,反应过来之后,也跟着大笑起来。
我爷爷总是这样,表面看起来很严肃很严肃一老头,但是总会时不时严肃地幽默一下。
快过年了,给爷爷打了个电话。爷爷问我过年回不回家,他自己在家养了鸡,给我留了一只,等我回家就杀了炒给我吃。我说:“今年太忙了,没时间回老家了。”但是挂了电话之后,我就忍不住哭了。
过年我很想回老家,想被爷爷奶奶再唠叨一遍,但是我又没办法回去。人越长大,烦恼越多,顾虑越多,我没有办法活得洒脱。有时候我想,不回去也好,没有那么多烦心事。可是,我很想爷爷,也很想奶奶。只能默默祈祷,希望他们一直健健康康,平平安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