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具有复杂的需求,创造力则是实用周围一切可用资源达到目的的能力,故极为重要。
但真正牵扯到创造力的是,思维的广度、深度和需求的宽度、深度。
中国有大量资源并没有充分利用,对此作出的假设是,中国的需求单一;假设,很多人不具备处理复杂关系的学习基础和思维基础。
通过研究创造性习惯,或许能推动人们更多的去交融理解其他理论,激发更多欲望且关注周围的事物并行动。
刚才有提到,创造是天性。同样是天性的有很多,比如白日梦或走神,比如相信或盲从,比如生物总在寻找规则即使那里是崭新的没有规则。这些都是作为动物经过演化而来,作为人的你要不要超越这些天然限制?
支持《进化论》名称改为《演化论》
制约创造性的社会因素很多。传统意义上创造性强的人都是能突破制约,这些都是去实干的人。
反过来想,就是多数人无法发挥,或者不能,或者没有意识,或者选择不去做。
虽然整体来说,社会并不期待创造。简单来说因为创造是改变,意味着市场价值的变动,影响大量行业。但人既有安稳倾向也有冒险倾向,冒险于获取。
如果获取的欲望不足,自然不会去改变什么。
寻找的第一个论点,创造性是需要最小单位的吗?
单位说的是,创造性从来都是缺乏评判标准的,是不定的东西,是设计。
创造性所提取原料的来源最小构成。在日常生活中,任何一个常见主意背后的背景信息都是社会一般庞大。人们多数选择了过滤掉大量被认可的信息,关注那些少量的变化。这叫做Latent Inhibition。
如果是有创造性的人,可能,会去用更为流体化的思维解释这个主意,将他人认为固化的信息再次分解、重构。一切具有可能性。这样就被主流社会当作抑郁症的一种,低潜在抑制症。
(这种考虑是不是只要脱离最多人群的心理倾向都是病态?)
Cricket 这样固定构建的创造性思维玩具,确实给于人们思索,好似积木。但是如果人觉得不够,会自己拆解cricket再制作吗;会把积木改造成自己需要的形状吗;不论是变成更大单位的组合,还是更小单位。
创造力不停折腾着那些片面追求减少改变的心。
首先要了解“厌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