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既为此志,后五年,吾妻来归,时至轩中,从余问古事,或凭几学书。吾妻归宁,述诸小妹语曰:"闻姊家有阁子,且何谓阁子也?"其后六年,吾妻死,室坏不修。其后二年,余久卧病无聊,乃使人复葺南阁子,其制稍异于前。然自后余多在外,不常居。
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
现在开始上课,上面没读过的可以回家了。
项脊轩志写于归有光三十一岁左右时,而上面这段是他大约三十五岁时加上去的。如今看来,却是全篇最感动人之处。
时隔百年,这段故事击穿岁月的阻挡,夹杂汹涌的悲情驰留如今。
我们那本薄薄的语文课本到如今,竟然还有一席之地,为何?
其关键在于一个情字.(从这可以看出我国教育部的老头子们还是支持早恋啊!)
有人就说,不对!归有光全篇四大悲,最后这段只是很小的一段。你怎么能以偏概全,偷换概念。
咳咳,别急。老归最后那句可以回答你的问题"然自后余多在外,不常居。"为何补这一句,我以后多在外面,不大回来了。
故人写文,惜字如金。前面说刚刚修好南阁子,却为何不回去住。忙?拜托,这借口你信?最是伤情见故人啊!故人不见,旧物,旧景,夕阳照独影。竟是有家不能回,不敢回。深情如此,深情至斯.。如何不动人?
那是一个叫南阁子的地方,又是一座名为记忆的墓地.室小而老旧,尘泥渗漉雨泽下注,处处潮湿,实乃废地!
可归有光却久居于此,乐在其中。他说"三五之夜,明月半墙,桂影斑驳,风移影动,珊珊可爱。"
真个可爱!我彷佛看到南山下挂锄采花的那人的影子。
古往今来,无趣的灵魂大多孤独。有趣的灵魂却大多相通。能从破败处品出生活的诗意,其豁达虽不比肩东坡,却也不让于弃疾。着实令人可喜!
粗看,归有光像祥林嫂一样很是罗嗦.一说鸡鸣狗吠,一说邻里叔伯,一说读书阁中,一说妻姨闲话。
年少时课堂上读,只觉异常乏味。
人生未来百味等着去尝,世间高峰还等着去征服。这都什么啊?人生就得浓墨重彩!而如今岁月磨洗,才知生活不过如此。
故又从细品之,竟得非常之感。
归有光将深情藏于生活琐事之中,以平凡来隐迹不寻常,以乐观对待人生之大悲。
读至最后竟从中读出几分《金瓶梅》《红楼梦》最后二十回的慈悲意来。古之孝,必动人.卧冰求鲤,割肉喂母。
千载下众生皆传诵不止,可见其魅力.但世间又岂都是那等传奇化的故事.生活本就平淡无奇,人生本就枯燥乏味.我们生为凡夫俗子,又不是帝王与福尔摩斯,成天的扑朔迷离与国家大事。
于平淡处写出陡峭,化腐朽为神奇.
归有光将亲情与爱情并肩而立,三言两语,家长里短.却散发出不一样的光芒。而这只是感情的开始。老归像是一大智若愚,大巧若拙,柔情藏于心胸的闷骚男.
他写妻子不过寥寥数语,女主角的形象却跃然纸上.
老归又是个苦命的男人,老婆没几年就先去了。
读到这,再联系全文,我想男同胞要感怀一下自己的前任,女同志却顿起母性。
前段时间人人都念三生三世,可你我都知,人这一辈子,前后不过数十载。
有缘相聚,有缘相会,有缘相知,有缘相恋相伴,也不过那匆匆几个十载。错过就是错过,前尘不谈,来世谁问,今生当珍惜彼此。
当然这还不够,当我们唏嘘于他的人生际遇时,他笔锋直落,"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己亭亭如盖矣。"结束全文。文虽已了,情却延绵不绝。
老归对死去的妻子情深意重。
多年前她亲手所植的枇杷已经长成大树,但他对她的思念依然未曾断绝。
苏轼写给亡妻王弗的"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金庸又写杨过与小龙女的十六年之会,都是如此。
情之一物,诡异非常。伤人至极,却又令人痴恋至极,绝哉!终于明白这世上有些感情经过时间的沉淀之后,不仅不会腐烂发酵,反而会开出一种叫思念的花朵。于午夜短肠处最是令人黯然销魂。
信知那句"时间会慢慢舔舐掉所有伤口"亦不过是句玩笑而己。当你以为将她全然忘却后,于一个不经意,你突然瞥见她曾用过的木梳,照过的铜镜。你又情何以堪!
项脊轩是一座房子,也是一座坟墓.它还是一道温柔的伤口,归有光的伤口。
看完本文你可以做些什么
1、原创不易,本文共花去咸鱼约3个小时,劳烦在文末左下角点个“喜欢”
2、如果喜欢认可咸鱼的观点,请分享评论或收藏
3、关注公众号咸鱼眼看世界,后台回复(项脊轩志)获取原作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