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分总”顾名思义,也是三部分组合的写作方法。这里以一篇名为“如何把自己活成低质量的社交?”的文章为例来分析。
第一个字“总”,总结给出结论。
有时一篇文章的开头,或标题就给出了结论,比如这篇文章的开头是“低层次的社交完全是浪费时间”,这很明显就给出了全篇文章的结论。
第二个字“分”,对上文的结论做出分析或给予解释。
分的写法有很多中,其中最常用的就是“摆事实”和“讲道理”。摆事实即为举例子,为什么低层次的社交完全是浪费时间呢?文中列举出作者身边几个朋友的例子。如朋友小a,平时很擅长应酬,但层次很低;另外一个朋友小c,总喜欢混迹在各个圈子里……。这些都是非常鲜活的案例,让读者通过事实明白作者的观点。而讲道理即为推理,文中要阐述为什么低层次的社交是浪费时间,首先要了解什么是低层次社交,吃吃喝喝的社交叫低层次社交,低社会层级的人在一起的社交较低层次社交,没有特定目的的社交是低层次社交,而不论哪一种,都不能带来自身的成长,所以是浪费时间,即低层次的社交事浪费时间。这就是文章的推理过程即讲道理,通过分析,让读者明白,为什么说低层次的社交是没有意义社交。
一般来说,对结论的展开论述,最常用的就是这两种方法。
第三个字“总”,回到主题给予总结或者拔高立意。
当文中出现“总之”“综上所述”等词语时,即说明作者开始总结全文了。另外,文章结尾处通常会对文章的观点、态度、品格进行拔高。如例文的结尾提到,低层次的社交浪费时间,说明了什么?文中指明我们要追求高品质的朋友圈,认识能带领自己进步的朋友;另外,也要求读者更有目标感,知道每一次社交可以带给自己带来什么样的成长。通过这样的总结,这篇文章的立意就提高了,不只是批判低层次社交,还给出发了解决的方法。既为全文做出了总结,且提升了立意,从而提升了文章的水平。
写作练习 - 《我的母亲》
我的母亲是一个爱想很多的人。比如,外出之后担心门没有锁;再比如,2岁的孙子在房间一个人玩时,她老想着去看一下子,怕他碰到什么危险的东西,或者爬得太高摔下来。我说过多次,不用太担心,但她就是没办法不去多想。因此我就调侃,说她有点“妄想症”。
至于她为什么爱“妄想”呢,我猜测有以下几个原因。
首先,妈妈是家中老大,下面有一个妹妹和三个弟弟,而我的外公又去世的早,在妈妈十岁左右的时候就离开了人世。这样一来,作为家中老大的妈妈,自然而然地就承担起了帮助姥姥照顾弟弟妹妹的重任。妈妈后来去了城市,但每年过年都带我回老家去看望姥姥和乡下的亲戚。每每回乡探亲的时候,我都发现小姨和舅舅们都非常的尊敬我母亲,看得出来,他们小的时候被大姐姐带领和管教的很好。所以,我觉得母亲在小时候应该是花了很多的心思和精力来帮助抚养她的弟弟妹妹们。这姐姐来当爹妈,不多关心这关心那,不多想着东记着西,肯定是做不到的。
其次,我又是妈妈的独生子。她把所有的母爱都放在了我一个人身上,对我的关照是无微不至。因为是独生子女,失去的代价太大,所以她很害怕有什么风吹草动三长两短,所以从小带我都是万事小心为先 —— “不怕一万,只怕万一”就是她常说的一句话。那种“妄想”的感觉慢慢就出来了。
第三点,我大学读了一年就独自出国了。从小没离开过她的儿子,突然一个人飞过大半个地球,只身到澳洲留学。离得那么远,她一定会一直念着:会不会有什么不安全,会不会水土不服,会不会有什么大事小情?以至于我每次回国后在机场离开时,她都会忧心忡忡的在送机口那里长久的站着看着我离开 —— 虽然她忍着没有流泪,但我感受到母亲牵挂的眼神落在我的后背。
我的母亲有“妄想症”,但是她的“妄想”起源于她少年时早早自立的经历,生长于对独子的爱和牵挂,延续于对孙子们的关怀。因为爱的太多,所以才放不下。有这样的“妄想症”妈妈,是不是很幸福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