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汉武大帝为了征服西域而耗尽国力;后来,大唐王朝为了经营西域也付出了巨大成本,而班超完成同样的使命,居然仅仅只用了36个人。
那么,班超又是怎样做到的呢?
接下来,我们来聊一聊今天的男主角,定远侯~班超的故事。
在讲班超的故事之前,让我们先回到梦开始的地方,当年,王莽篡汉,天下大乱,刘秀开启一统华夏的征战,后来在征讨陇西隗嚣的过程中,有一位叫班彪的大才子,写了一封信给隗嚣,目的是劝他归降刘秀。
班彪的文笔绝佳,那封信也写得情真意切,可惜隗嚣不听劝,班彪的劝降最终失败,但他的表现却给刘秀留下了很好的印象,后来刘秀再次统一天下,就任命班彪为徐县县令。
当然,班彪的人生并不算出彩,而他最了不起的其实是对子女的教育,因为班彪培养了三个孩子,小女儿叫班昭,她是东汉的女史学家,大儿子叫班固,他是《汉书》的作者,二儿子正是今天要讲的主角~班超。
三兄妹中,哥哥班固与妹妹班昭是当时文学界的领袖,而班超更是后来统一西域的超级战神,这就是为什么我要从他们的父亲班彪说起,因为教育出这样的子女,作为父母实在是太伟大了。
班彪去世后,哥哥班固因为求仕受挫,于是每天待在家里写史书,这就是后来著名的《汉书》。
但私修国史是违法的,所以,官府很快就把班固抓了起来,并且把他还没写完的书也送往京都洛阳,交给汉明帝刘庄处理。
到此,我们的男一号班超开始登场。
听说哥哥班固被抓,班超立即跑去洛阳拜见汉明帝,恳求皇帝能宽恕哥哥。
汉明帝很欣赏班超的救兄行为,加上他觉得班固的书写得也还算不错,于是,皇帝释放了班固,并且任命他为校书郎,日后可以继续写史书。
哥哥班固上任校书郎后,班超也跟着哥哥一起留在了洛阳,负责做一些抄书的工作。
汉代的抄书工作跟现代的工厂打螺丝,其实本质是差不多的,发展空间肯定有限,这对于有志向、有能力的班超来说,肯定是做不长久的。
于是在某一天,班超抄书的时候,突然停住手中的笔,抬头望向窗外,然后大发感慨地说:大丈夫应当效仿张骞、傅介子,出使西域建功封侯,怎么能一辈子围着这支笔转呢?
此话一出,现场的同僚们听到后,集体发出猪叫一般的笑声,很显然,这些家伙是把班超这番话当笑话听的。
当然了,燕雀安知鸿鹄之志,这一点,班超也肯定明白。
自从班超说出要建功封侯的志向后,他的运气好像真的来了,突然有一天,汉明帝册封他为兰台令史,这个官职已经不小,但可惜的是,班超没能干好,没过多久他就被罢免了。
事实上,平台好不好是因人而异的,像班超这种军事领域天赋异禀的人,你却把他放在文官的平台,那他肯定是一无是处,但幸好,真正属于班超的平台,马上就要来了。
汉明帝十六年,刘庄派出四路大军远征北匈奴,其中一路由窦固领兵,而班超就在窦固旗下担任假司马一职,陪同大军前往塞外征战。
这一年,班超40岁。
我们前面讲窦固的故事时说过,要想彻底消灭北匈奴,那就必须掐断西域给北匈奴的资源供应,也就是说,大汉要重新收复“西域奶厂”。
因此,收复西域的计划正式被提上日程,窦固任命班超为使,带着36个人前往西域,第一站是劝降鄯善国。
鄯善国就是以前的楼兰国,我们讲西汉的傅介子时就说过,鄯善国所处之地是大汉与匈奴的缓冲地带,因此,招降西域的首站,必定是鄯善国。
当然,大汉天威,四海共知,当年西汉王朝“虽远必诛”的气魄,对如今的西域来说,震慑力丝毫不减。
因此,当班超一行人来到鄯善国后,鄯善国国王立即给汉使来一个五星级的服务,好酒好肉、热情款待。
但是不久后,国王的态度就变冷淡了,班超看到五星级服务降成了两星级,他马上意识到,这其中一定有问题。
班超认为,肯定是北匈奴那边也派来使臣了,目的也是想劝降鄯善国,所以,鄯善国国王顿时得了选择困难症,不知应该选择归降哪一边了。
事实证明,班超的判断是正确的。
既然鄯善国国王不知如何选择,那我就帮你选择吧。
班超带着手下那36个人,在月黑风高的夜晚,快速奔向安置匈奴使者的地方,然后就是手起刀落,一顿猛砍。
此时,匈奴使臣以及手下共有100多人,但人多也没用,汉兵对胡人能以一敌五的神话,并非浪得虚名,经过这一夜交战,匈奴使者100多人全军覆没,但班超手下的36人,几乎毫发无伤。
就这样,天亮以后,班超一行人把100多颗匈奴的人头,扔到鄯善国国王面前,国王看见后,啥话也不说了,立即表示永远归降汉朝。
招降西域的首站终于宣告成功,汉明帝知道后,非常高兴,他立即升班超为军司马,继续招降西域其他国家。
一场伟大的征途正式拉开序幕,而再一次前往西域,班超带的还是之前的36个人,而他们要收复的是西域50余个国家,这是一个无比艰巨的任务。
那么,班超又是怎样完成这个艰巨的任务呢?
首先,班超使用了一个策略,叫做:擒贼先擒王。意思就是:先收复大的国家,然后附近的小国就会跟着来了。
说干就干,班超决定先从西域南道这个位置下手,而当时西域南道上的大国就是于阗国,于是,于阗国就成为班超首个要收复的国家。
事情的进展非常顺利,班超只是把于阗国那个不知死活的巫师杀掉,于阗国国王就立即表示归降,然后,南道上的其他小国也相继归附大汉。
紧接着,轮到西域北道的诸国,此时,西域北道上的关键支点就是疏勒国,班超把疏勒国的国王抓了起来,然后换一个亲汉的疏勒皇族来当国王,从此疏勒国也正式归降,然后,北道上的其他小国也跟着归附大汉。
到此,西域南道与北道上的大小国家,班超都已经一一收复。
当然了,任何伟大的事业都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在班超征服西域的前十多年间,有些国家在归降后又反叛,反叛后又归降,然后再反叛。观看这个过程,就像是观看一部雷死人不偿命的肥皂剧,不断上演反转又反转的老土剧情。
幸好,班超确实能力超强,这些中途又反叛的国家,都被他一一平定了,而且在此期间,北匈奴被汉朝名将窦固打败,西域过去依附北匈奴的那几个国家,龟兹、姑墨、温宿、尉头纷纷归附班超,也就是归附大汉了。
班超的实力越来越强大,收复的领土越来越广阔,直到最后,只剩下三个冥顽不灵的国家还在垂死挣扎,他们分别是:焉耆国、危须国、尉犁国。
班超知道,这三个国家曾经杀死过汉臣,他们是不可能归降的,因此,对付他们就只有一个办法,那就是让这三个国家从地球上彻底消失。
这就要动用军事武力了,但班超手下只有36个人,凭这点儿人力肯定是不够的,于是,班超的第二个策略又派上用场,叫做:以夷制夷。
以夷制夷就是:向已经归降大汉的国家借兵,来干掉那些不肯归降的国家。
这是班超征服西域的第21年,也是他收复西域的最后一战。
不久后,班超调集了龟兹、鄯善等八个国家的兵力,共计七万人的军队,浩浩荡荡地向焉耆、危须、尉犁这三个冥顽不灵的国家进发。
大战即将一触即发,但为了尽量减轻伤亡,在攻城之前,班超还是决定要给对手耍一点儿套路。
他派出信使向三个国家的国王表示,只要出城投降,过去他们杀汉臣的事,可以既往不咎。
西域诸国应该没读过《孙子兵法》,他们不知道什么叫兵不厌诈,因此面对班超的忽悠,焉耆国与尉犁国的两位国王很快就被忽悠瘸了,于是,他们赶紧带着三十多名王侯与高官,出城表示归降。
然后,班超一声令下,这群人全部脑袋搬家。
紧接着,班超率领大军攻城,又斩杀敌军五千余人,俘虏一万五千人,缴获马、牛、羊更是多达三十多万头。
这是最后一战,班超大获全胜。
回想当年,西汉王朝的那句最强音: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
确实,这从来不是一句空话。
到此,班超彻底完成了任务,西域50余国再次臣服大汉朝。
当然了,由于西域是丝绸之路的重要通道,因此班超收复西域后,丝绸之路也被重新打通,汉朝与中亚的贸易得以重新恢复,中国的丝绸、瓷器、茶叶,西方国家的香料、珠宝、良马,重新在伟大的丝绸之路上互通有无。
无论是大汉朝,还是与大汉朝通商的国家,都因此促进了经济繁荣,这是收复西域最重要的意义之一。
这是一份伟大的功绩,而这份功绩由班超所创造。
相比汉武大帝为征服西域而耗尽国力,再对比大唐王朝经营西域所付出的巨大成本,班超完成同样的使命,却仅仅只用了36个人。
如此的“投入产出比”,绝对可以说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因此后人给出了这样的评价:班超之后,再无班超。
统一西域的次年,班超得到了一个响亮而励志的封号:定远侯!他从此登上人生巅峰,当年在抄书时说出的志向,如今变成了事实。
在西域工作了三十一年后,战神班超回到了中原,但仅仅过去一个多月,他便与世长辞,享年71岁。
话说回来,在班超收复西域的前期,汉朝与北匈奴还发生了一场著名的战役,史称:十三将士归玉门。在这场战役中,汉军的将领叫耿恭,耿恭凭借此战而名垂千古。
一千多年后,南宋岳飞写下的《满江红》,其中有句诗是: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这里说的正是耿恭。
那么,耿恭又是个怎样的人呢?
下一期,我们来聊一聊,名将耿恭的故事,感谢您的观看。
我是热茶,一个爱历史,也爱分享历史的精神小伙,能给我点个关注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