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天下英才赋能高水平对外开放新实践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强调,开放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鲜明标识,要在扩大国际合作中提升开放能力,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在这一伟大进程中,人才作为第一资源,其支撑作用愈发关键。高水平对外开放不仅需要先进的技术、雄厚的资金,更需要一大批具备全球视野、通晓国际规则、熟练运用外语、精通国际谈判的专业人才。

教育在为高水平对外开放提供人才支撑中扮演着基础性角色。高校应勇担重任,优化人才培养体系,要紧跟时代需求,革新课程体系,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融入专业课程,帮助学生掌握中国发展的“密码”,学会用国际可理解的方式讲述中国故事,实现从单纯“引进来”到助力“走出去”的转变。此外,还应借助教育数字化战略,开发数智教学资源,通过多种教学形式和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

高水平智库建设是为高水平对外开放提供智力支持的重要一环。高校应聚焦对外开放、贸易规则、涉外法治等热点问题,打造高端智库平台,组建特色专业科研团队,开展有组织科研,形成高质量研究成果,为决策提供有力咨询。在全球治理体系建设、新时代对外开放与自主创新等领域,整合跨学科、跨院校资源,积极开展学术交流与合作,提升我国在国际舞台上的话语权和影响力。

人才的引进和交流同样不可或缺。我们应积极吸引海外科技领军人才、产业技术创新人才、青年科技人才,推进高水平教育开放,吸引国外高水平理工类大学来华合作办学培养人才,组织团队开展国际合作,建设海外研究平台。同时,完善海外引进人才支持保障机制,建立高技术人才移民制度,充分整合全球创新资源,形成“近悦远来”的引才用才格局。

在新时代背景下,强化高水平对外开放的人才支撑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教育、科研、引进、体制机制等多方面协同发力。只有汇聚天下英才,充分发挥人才的智慧和力量,才能在高水平对外开放的征程中乘风破浪,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注入强大动力。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