檐下光阴

右者是浙大文科研究生,今年35岁。已在家隐居八九年左右




摘要:浙大文科研究生隐居缙云县河阳古民居,在檐雨青瓦间构筑自己的精神家园。这看似离经叛道的选择,实则是新一代对单一成功路径的沉默反抗——在古老空间里,以写作连接现代经济,以宁静滋养独立人格。当中国从物质奔涌迈向精神寻锚,这样的活法不是逃避,而是在时代交汇处,为千万人生可能点亮的一盏微光。


河阳的雨,是认得老墙的。


它们斜斜地织下来,落在青瓦上,声音是不急的,笃笃的,像老祖母在楼上慢慢地踱步。他就坐在二楼那扇花格窗下,听着这雨。一台笔记本,亮着;手边一杯茶,散着淡白的热气。这便是他的天地了。


他是浙大的研究生,学文的。这事,村里人起初是当新闻传的。“状元郎”怎的不住高楼,反跑到这老屋里来?久了,也就惯了。只见他有时对着一厚摞书出神,有时手指在键盘上飞走,有时又对着窗外一坐便是半个下午。


网络上的声音,他是知道的。有人说他懒,说他是“躲”在这里;也有人赞他通透,活明白了。这些话,像溪滩上的石子,各有各的棱角。他偶尔瞥见,也只是笑笑。那笑意里,没有争辩,倒像这老屋的墙,任日头晒,任雨水淋,自个儿岿然不动。


他想的,或许是另一番道理。


这几十年来,我们总被一股洪流推着走。读书,便要寻那黄金屋;工作,必得是光鲜亮丽。仿佛人生只有一条笔直的康庄道,两旁挤满了看客,替你鼓着劲,也替你捏着汗。我们像赶集一样,急匆匆地,奔向一个被许诺好的未来。却少有人问,那未来,是不是你我心尖上真正渴望的。


中国经济是富了,楼高了,路宽了。可人心里的地方,是不是也跟着宽了呢?还是说,反倒被挤压得更窄了?窄得只剩下一份薪资单,一套水泥盒子,和一场接一场永无止境的竞争。


这青年,他或许正是在这古民居的宽绰与宁静里,找到了一点喘息,寻回了一点“自我”的形状。他写网络小说,那不是不务正业,那是在构建一个属于自己的精神世界,那里有他的悲欢,他的规则,他的创造。这何尝不是一种更自在的生产?我们的经济,若只能生产货物,而不能安放一个个迥异而有趣的灵魂,那终究是贫瘠的。


他的父母,自然是心头的牵挂。但孝道,未必只有“晨昏定省,立身扬名”这一副古旧的面孔。若他能在静谧中寻得心之所安,能从容地规划自己的人生,不让垂老的父母再为他的焦虑而焦虑,这本身,不就是一种更深的体贴么?人格的独立与健全,便是对家庭最好的回报。


我望着这清寂的老街,忽然觉得,这青年不像个隐士,倒像个耐心的“守夜人”。他守的,不是这百年的砖瓦,而是一种选择的勇气,一种“我的生命可以有不同的活法”的朴素信念。


雨不知何时停了。斜阳从云隙里漏出来,给湿漉漉的瓦楞镀上了一层淡金。天井里,那青年正舒展着身子,仰头看着一方清澈起来的天空。


檐水,还在一滴,一滴,不紧不慢地,落在青石板上。


那声音,清亮,而悠长。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晨光爬上青瓦时,檐角的铜铃轻晃。几片早樱跌进石阶缝隙,像揉碎的胭脂渗进苔痕。老藤顺着斑驳的砖纹蜿蜒,把春的消息织成...
    张颖_4ed6阅读 514评论 0 2
  • 分院:经济与管理学院 班级:24社工本 姓名:魏鸿莉 雨丝斜斜地划过青灰的瓦檐,坠成细密的珠帘。我倚在廊下,看檐角...
    经济与管理学院6阅读 431评论 0 0
  • 江华瑶族自治县大石桥乡的井头湾村,湖南省第二届最美少数民族特色村镇,是一个极具瑶文化特色和江南水乡徽式建筑的清代古...
    f964145b03d3阅读 4,468评论 0 2
  • 前 言 每个人都深嵌在世界之中,没有人可以只是一个旁观者。 亲历现场是一种难能可贵的力量,无论是日常的生活起居,还...
    碧涛文苑阅读 4,198评论 1 5
  • 湖北古村落 王明璠府第 一把锈蚀的铁锁,锁住了岁月的尘埃,却锁不住鲜活的晨光。青砖灰瓦,飞檐斗拱,不厌其烦地诉说着...
    byx念北阅读 5,232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