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段时间陆陆续续在微信朋友圈不时有一些关于母校祁禄山中学的信息,所以也勾起我对少年求学时期的不少回忆。对母校,我总是怀着一种深深的敬仰和怀念之情。三年前的国庆假期我回老家时曾与它擦肩而过,近距离地一睹过它的芳容,我清楚地知道自己早已青春不复,那些曾经教诲过我的身影也已悄然谢幕,昔日低矮昏暗的土坯房教室虽被小楼房取代,但岑寂的校园仿佛回荡着上课出操的悠远钟声,低矮的教室仿佛沁出少年时代嘶哑的书声……
在我的记忆里那时的老师特别负责任,要求也特别严,学习不好或者犯错误,老师体罚学生是常有的事,即使老师下手再重,学生回家也不敢说,即便是说了,家长也不会到学校找老师,反而会说老师管的严是为自己孩子好,所以那时我们一般都是特别听老师的话。记得我们的物理老师是唯一一个不拿教鞭的老师,平时也很少发脾气,但一次有个顽皮的同学一再扰乱课堂秩序,几次警告无效后,物理老师把黑板擦猛地砸了过去,同学的头上一下砸了个口子,满脸的血!第二天,家长还带着裹着纱布的同学来向物理老师道歉,给老师添麻烦了。说实话,老师的话一句顶家长十句,不知道现在还有多少老师敢如此严厉的管教学生?我一直很担心在宠溺中长大的孩子,以及那些像野草一样生长的留守儿童,这些“家长管不了,老师不敢管”的孩子未来在哪里?衷心祈愿母校祁禄山中学会给家乡的孩子们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
那时我们虽然是乡村中学,生活很苦,教育资源稀缺,但由于学校的严格管理和努力,学习氛围非常好。不过受到眼界的限制,我与绝大部分同学一样,最大的愿望就是能考上师范学校,能有一个稳定的工作。特别是自己,因为那时我们的英语是美术老师教的,千真万确,绝对不打诳语。由于基础薄弱,对学好英语毫无信心,也很害怕上高中(事实证明,到县城后的第一次英语摸底考试,我只考了17分,全班垫底)。记得是当时的政治老师,我们祁禄山中学的钟拨莲校长一堂关于理想的讲话触动了我,具体的情节我已记不清了,但大概的意思是国家的强盛需要高端技术,而这需要大量科学家和工程师的研究探索,要为国家作出更大的贡献,就需要有掌握更多知识的大学生。他讲的意气风发,我听得专心致志,那堂课后就坚定了一定要上大学的决心!事实上,在求学路上它一路引领着我,无论多难多苦,这或许就是教育的力量,不经意间他就在少年的心里就播下了一颗科学的种子。记得在上海交大读研,我有幸聆听了杨政宁教授的讲座时,我的大脑里也曾无端联想起钟校长的声音,或许他们的教诲于我有异曲同工之妙!感谢钟校长,也感谢祁禄山中学。
一个人一生经历漫长的求学之旅,从童年到青年,有许多学兄学妹可以擦肩而过,有许多老师学友可以模糊淡忘,有许多春花秋草可以黯然褪色,有许多崎岖道路可以绕弯避行,但是,有一个名词在你记忆的磁盘永远不会磨灭消亡,无论她留给你的是浅浅的温馨还是亢奋的激情,也无论她带给你的是青春的烦恼还是初恋的忧伤,你永远都不可能回避——这就是母校。说实话,少年时代的很多记忆都已模糊,老师教的知识大多也都还给了老师。但岁月的沉淀,这些仅存的苦涩而温馨的回忆让我感觉到无比充实,这些苦乐参半的年华让我感到弥足珍贵。感谢母校祁禄山中学,是您给了我仰望的信心和奔跑的力量。
再次在微信群里看到母校的图片,新的教学楼,实验楼,宿舍楼,……,还有那些充满朝气的学子,一切都是那么的富有生命力,所有这些让我看到了母校的未来和希望,心中无限感慨。母校,你是我一生的情结,祝福您-- 祁禄山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