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依稀还记得牛顿被苹果砸的故事,历史有它的偶然也有必然,牛顿是幸运的的,他在树下坐着的时候,苹果落了下来,苹果也是幸运的,如果不是砸在了牛顿的头上,而是砸在了马顿头上,那它将注定平庸。是牛顿和苹果的结合开创了物理学的新纪元。我们不应该只记得伟大的牛顿,我们也应该感谢那个苹果。
那个伟大的苹果能够掉下来,落到牛顿的头上,绝不仅仅只是因为有力的作用,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因素来源于它自己——它成熟了。当它的兄弟姐妹还在贪婪的从母亲那里汲取营养的时候,它已长的足够大,足够重,又足够甜美,它的的果实已储存了充足的糖分和水分,它似乎已做好了准备,只等牛顿到来,它就会脱离苹果树,从树枝上脱落,从而踏上那条使之伟大的道路。
牛顿应该感谢它所生活的那个时代,如果他生活在我们这个时代,他很可能见不到那个使之伟大的苹果,因为果农不会给他机会,化肥、农药、营养液这些东西无所不用其极。苹果出生不久从外面看就已经很红很大,接下来是毫不留情的采摘,换成钱。等牛顿来的时候,等待他的就是光秃秃的苹果树。
苹果们本可以等待他们生命中的那个牛顿,本可以有机会变的伟大,却因果农的一己之私,果农的贪婪,果农的急不可耐,不负责任,而变的平庸。
果农有个名字叫“爸妈”,苹果也有个名字叫“宝贝”。
作为爸妈,我们都希望自己的孩子长大成人,有出息,身心健康,最好能成就一番事业,希望他们能遇到生命中的那个牛顿。但是,这一切都需要有个前提,如何成熟。我们该如何养育,是把他催熟,还是让他自己熟;是把他摘下来,还是让他自己落地;是让他自己落到牛顿的头上,还是把他摆到地摊换钱。
这便是育儿之道,简单的不能再简单,可偏偏就是有那么一群人,一边嘴上振振有词讲着大道理,一般拿着喷壶拼命的往苹果上打药。
苹果和孩子一样,都是大自然的产物,苹果的成熟有自然规律,何时浇水,何时施肥,何时成熟,我们需尊重这个规律,我们对待孩子也是一样,要按照规律培育。
创造环境。孩子的心灵是弱小的,在孩子的小世界里,爸爸就是他的天,妈妈就是他的地,有爸在,天就不会塌,有妈在,他就有安全感。家就是他的世界,家是什么样的,他的世界就是什么样的。
爸妈有能力也有责任创造这样一个家,和睦的,温暖的,包容的,理解的,积极向上的,说到底就是有爱的家,这些东西之于孩子就像阳光和雨露,有他们的滋养孩子就会健康,孩子就会善良,孩子就会有爱心,孩子就会积极乐观。
耐心等待。在这个浮躁的社会里,我们天天吃的是“快餐”,我们天天看的是“碎片”,急功近利,拔苗助长,大人们手里拿着“营养液”,随时准备涂抹在孩子那已经疲惫苍白的脸上,一旦涂上了,那孩子的脸就像催熟了的苹果,看上去很美。
路要一步一步地走,饭要一口一口的吃,走的太快容易扯着蛋,吃的太快容易噎着,我们要让孩子自己去体验每一天,而不是人为的跨越成长必经的阶段。
有一天,电视上报道了这样一个爸爸,孩子还是幼儿园的时候已经把小学的知识学完了,孩子上小学的时候已经掌握了中学的知识,他的孩子每天除了学习知识,没有自己的时间,他给孩子定了一个目标,14岁考入某大少年班。
这个自我标榜的爸爸竟然还在当地开办了一个培训机构,用他的所谓填鸭式的,强迫式的方法,“教育”孩子。号称,“天才”培训班。
主持人问孩子,你有梦想吗?孩子说,当企业家,为什么要当企业家?爸爸说的。那你自己有过当企业家的想法吗,孩子说,有,因为企业家可以赚很多钱,为什么要赚很多钱?孩子默然不语,眼睛露出了胆怯,并小心翼翼的望向了爸爸。
这让人心酸的一幕,我有些无法忍受,我只看到一颗纯洁的童心被蒙上了一层雾霾,这样下去,孩子还是他自己吗?孩子还有未来吗?
这个问答可以继续下去,孩子赚了钱当然要给爸爸,因为都是爸爸的功劳,都是爸爸辛勤付出的成果,爸爸就是那个果农,他为了一己私欲,他因为贪婪,他出卖了孩子的灵魂。
别说企业家,连暴发户都当不上,一个心智不成熟的孩子,光有文凭有什么用?虚无的光环除了跟隔壁吴老二炫耀一下,没有任何意义,一个表面上看起来很红的苹果,只要咬一口,就知道它有多难吃,又酸、又涩。
育孩子育的是德,而非知识,德是心智,心智成熟的孩子,善良、勤奋、友爱,这样的孩子会主动学习,他会明白学习的意义,他会有清晰的人生规划,他会活出自己而不是为别人而活。
不为一己私利,等待孩子的成熟,放开你那束缚的双手,牛顿已经来了,让他自己勇敢的落下去,即使砸不到牛顿,他起码成熟了,他也还有苹果应有的价值。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