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孩子在小时候能够按照自己的节奏成长,长大了会变成温润如玉、情商超高的人。但很可惜的,这样的节奏被家长打乱了。让孩子变得暴躁的,就是他们的父母本身。
——题注
生活中这样的例子随处可见。比如,孩子认为自己画了一幅非常漂亮的画,兴高采烈地跑到妈妈的面前想要得到表扬:“妈妈,你看我画的画漂亮吗?”妈妈正在做饭,随口回了一句:“漂亮。”随后妈妈继续做饭,孩子失望地走开了。简单的两句话,这样能算沟通吗?虽然一问一答,但是两个人的关注点完全不在一个地方,妈妈的关注点在做饭上,孩子的关注点在“画的画漂亮在哪里”。妈妈一句简单的“漂亮”的回答完全起不到表扬孩子的效果,相反,孩子会认为自己得到的并不是表扬而是敷衍。试想一下,如果孩子下次再画画还会和妈妈进行分享吗?
相反,当孩子兴高采烈地问妈妈“画的画漂亮吗”的时候,妈妈面带自豪、眼神充满信任和表扬地告诉孩子画“真漂亮,特别是小鸟和花朵”。这时,因为妈妈的关注点和孩子在一起,对孩子漂亮的画的表扬是发自内心的,妈妈的肢体语言和声音语言就会非常协调统言行一致的信息就很容易被孩子认可,进入孩子的潜意识中。
对孩子的赞美,肯定,认同,不管是对儿子还是女儿,它的份量是特别重的,如果父亲愿意这么认真孩子说:孩子我很喜欢你,我非常高兴你是我的孩子。那这句话,孩子会记得一生,并且开心一辈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