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部儿童漫画,在网上引起争议。因为谈论到死亡,所以被家长投诉,导致该书在网上下架,新版本已删减掉该部分内容。
在我第1次看到漫画内容时,我觉得这和柯南比起来差远了,这个家长神经是有多脆弱,这其实是漫画作家有意对适龄儿童进行死亡教育的一种方式。
小孩子成长的过程,是不断探知未知世界的过程。对那些未来一定会遇到的问题,采取回避、隐瞒、限制,对孩子的成长是没有好处的,甚至会起到反作用。
我们都遇到过,在网上阅读时,某些敏感字眼被屏蔽的情况,通常都会被“**”代替,你的本来流畅愉悦的阅读,突然中断。这时很自然调动大脑内其他部分的东西来解析这个词,难道会引导读者去联想本想屏蔽的信息,适得其反。
我们做父母的,都会有这样的经验,如果小孩子在入幼儿园之前太过于讲卫生,入园后一个月一定会发病,身体不舒服。究其原因是因为父母在之前,让幼儿长期处于无菌或少菌的环境下,使得幼儿对复杂的环境缺少必要的抗体。
被保护周全的孩子,是无法面对真实世界的。
国外有一部片子,讲述的是爱女如命的母亲,为了保护女儿,给她注射了一种神奇的科技产品:可以屏蔽掉一切的血腥、暴力、黄色、痛苦等等“危险元素”不让孩子看到,主动打码。
这位母亲爱女心切,从小不想让孩子受到任何惊吓和伤害,但是后来就是孩子对那些危险的人或事物更加充满了好奇心。她会特别希望接近那些问题少年,甚至会直接尝试获取毒品。
故事最后,这个女孩知道母亲为她做的一切,没有任何感激,反倒是愤怒的用器物打伤母亲的头部,可悲的是,母亲血流满面的画面同样被打码,之后,这个孩子就跑出家门,投入到她完全无法应付的现实世界中去。
幼年时,通过家长作弊而逃避掉的伤害,成年后会加倍的伤害到他自己。
我们有很多孩子,从出生以后,就被家长保护得很好,以至于上了大学生活还不能自理,步入社会,都没有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前段时间看到一则新闻,一位28岁的少女,和家人去4s店买宝马,但是。宝马的价格超过了预算,家人决定暂时不买,出来后她想不通,就跳崖自杀了。
如果一个家庭不能给孩子建立正常的价值观,那么过了几十年,其实你只是养了一堆没有思想的肉出来,对他、对你,对这个社会都是毫无意义的。
谈论死亡,不是为了诱导孩子去死,但是为了让他明白活着的意义,为了更好的活着。
《寻梦环游记》这部电影就是很好的一个例子。不得不佩服,动画制作者将骷髅架子创作得,没有一点恐怖感。影片想象出另外一个世界,告诉孩子们,死去的亲人不是真正消失了,而是去了另外一个世界生活,但是他们需要我们一直怀念才能活得很好。从另外一个角度解释了死亡,也不失为一部死亡教育的好影片。
回到文章开头,我们国内像类似的儿童题材不是太多,而是太少。你不能指望,你的孩子在某一个阶段突然就成长为一个成年人,拥有应对这纷乱复杂世界的能力。那是童话故事,就是葫芦娃,一出生就拥有惊天动地的能力。葫芦娃如果没有经过磨练的话,也会一个一个被蛇精抓住。
所以,为了你的孩子,不会变成高分低能的巨婴,不变得的叛逆,甚至怨恨你让他缺失了那部分体验,给他开放一部分真实世界,让他进行磨练,是绝对有必要的。孩子的适应能力,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