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王阳明之所以格竹失败,是将格物看作是工具,年少轻狂不知事,试图格一种竹子就通晓万物的道理,是工具理性的体现,而朱熹的格物,是成为圣贤的必要条件,意思是提醒读书人需要不断接触外部世界,不仅是要格竹子,还要格龙眼、格荔枝、格风雨、格雷电等自然现象和具体事物,还要不断检查自己行为的结果,包含读书、师友交流等,朱熹的格物是先有价值理性,清楚明白自己的需求,再通过研究一事一物的理来内化。
格物致知的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
最后编辑于 :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右传之五章,盖释格物致知之义,而今亡矣。閒尝窃取程子之意补之曰: 所谓致知在格物者,言欲致吾之知,在其物而穷其理...
- 1、 “格物致知”问题的来源 “格物致知”这个问题从何而来?理学作为一个是对儒家思想的重新建构,它形成了独特的文本...
- 《大学》一书中指出的儒家三纲(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与儒家八目(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 最近经历了一学期3门课、全职实习和考试的同时折磨,心力交瘁。当各种deadline累在一起,只能感叹为什么最初不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