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去年学车时自己拙手笨脚的,很多现在看起来简单的动作,那会都觉得特别难。
比如,经常弄不清什么情况下需要打转向灯,经常是有分岔口打,有弯道也打。为了确保在路考时不乱打灯被扣分,还认真记下整个线路上哪里打哪里不打。
不过,在我问了自己一个问题后这个麻烦就解开了,问题是——“为什么要打转向灯?”
这个很简单,打转向灯是为了提醒后面的车,我要改变方向了。这就意味着有不止1个方向可供选择,可以向左也可以向右,是一个具有不确定性的情景,打转向灯正是为了在这个不确定情景里明确自己的选择并告知他人。
这样一想就明白了,什么情况下需要打转向灯?只有在具有1种以上选择的情况下。如果在分叉路口,可以直行可以左右,有3种选择,这时就需要打转向灯,明确告知他人自己的前行方向。但如果是一条路上的弯道,即使有转向,也不需要打转向灯,因为这里只有一个选择,就是前行,哪怕你转了个90度的弯。
这件小事让我发现问“为什么”具有神奇魔力,它能帮助我发现问题的根源,然后轻易地就可以解开问题。
所以,在生活工作中,当我不知道该怎么办时,我时常会多问自己几个“为什么”。结果是,在解答“为什么”时豁然开朗,“怎么办”也自然有了答案。
有段时间,我为晚上究竟要睡几个小时纠结,睡久了很不安,觉得把时间都浪费在睡觉上了,实在太浪费,可是睡不够的话,早上起来没精神,一天都不在状态。怎么办?
那就问问“为什么”吧,为什么人要睡觉?这个很简单吧,为了休息好,恢复精神。
既然是以恢复精神为目的而睡觉,那晚上究竟要睡几个小时也不用纠结了,因为最主要的判断标准是——究竟睡几个小时才能保证第二天精力充沛。
如果是9小时,那就睡够9小时,如果觉得9小时太浪费,想缩减到8小时,那就一点点减少,一段时间适应后再继续减少,直到适应8小时睡眠,适应与否的判断标准正是,第二天是否精力充沛。
如果无法缩减,那就坚持这个保证精力充沛的最低时长,这个底线不可突破,不然即使在睡眠上挤出了一个小时,可那是以白天一整天的精力为代价的,真是捡了芝麻丢了西瓜。
当我问出“为什么”时,很多问题就迎刃而解,似乎它拥有着某种魔力,一点击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