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去猫岛咖啡的路上,经过一个“XX专业修脚店”,因为字号特别显眼,我给多多说:“你看就连修脚只要专业,也是一门生意。”她看了一眼没搭话。
再回来的路上又经过那家店,她又看到了“专业”这个词,她给我说:“世界上根本就没有‘专业’!”
我不太懂她是什么意思?
她回答说:“每个人都是按照自己的方法做事情,他凭什么说自己的就是专业?难道别人的就不专业?但如果每个人都说自己是专业的,那也就不存在专业了。所以我觉得世界上根本就没有专业的东西。就像医生有自己的配方,那就是他的配方,而不能说这是专业的配方,每个人标准都不同,没有人可以定这个标准。”
我本想说那个定标准的人就是那个领域的牛人了,但是我还是觉得她说的比我这个理解层次更高。我们成人往往喜欢用某个约定俗成的东西展示自己在某个领域的专业,而当自己觉得专业的时候,其实已经狭隘了。因为,的确没有真正绝对的专业。跳脱出这个思维的定势,我们会轻松和自由很多,也会摆脱已有的知识和认知,去发展自己的认知和思维,这才是更有意义和价值的。
后来,不知道她又看到了路上的广告还是什么,说到:“好和更好也完全不是一回事。”
我问她:“你觉得它们不同在哪里?”
她说:“‘好’和‘专业’是一样的道理,每个人认为的好都是自己认为的。但是‘更好’就不一样,它是一个不断追求比之前那一次更好的过程,它是没有止境的。所以要追求更好,而不是好。”
一边听她说,我一边看着眼前这个没看过什么书的孩子说这么有逻辑和哲思的认知,我更加好奇孩子的世界是怎么认知眼前我们的这个世界。我坚信孩子的世界并不是一张白纸,也不是事事需要教才能会。
我又问了她一个问题:“你都懂得这么多了,感觉好像那些书上写的很多道理你不学都知道了,你觉得活着还有什么意思吗?”
她说:“有啊,除了上学很没意思以外,其他都挺有意思啊,比如和我的朋友们一起玩。”
我说:“那你觉得人生应该有目标吗?”
她说:“不应该有目标。”
我问她:“为什么?不是很多人都说要成功才是好的嘛?”
她说:“人如果有目标,就会忽视生活中的小事,而这些小事都是很重要的。比如,我们思想品德课上有一个故事,一个小孩子有一个大目标,他奶奶叫他帮忙,他很忙没时间帮忙,;后来他小妹妹掉到水里去了,他也没看见,没有去救妹妹;还有一条狗狗过来找他要吃的,他还在想着他的目标,他也没时间管它,让狗狗饿着肚子,这些事情都是小事,但是都很重要。如果只是想着目标,这些事情都错过了,完成了目标又有什么意义?”
她说完,我有点无语了,这个道理是几个成年人能够想明白的,又是几个焦虑和无助的父母能够理解孩子天真无邪的心声。
后来,我又给她说:“前天晚上爸爸给我说了他到新的领导岗位两周的时间,相关部门的领导和同事都反馈很好,觉得他做的很棒,对他的能力和做法很认可。所以,小小的嘚瑟了一下。”
她说:“这很正常啊,他去那里之前就应该知道,他自己可以做到的。骄傲使人落后,他要继续加油,做的更好。”
虽然今天带着她奔波了一天,因为感冒她已经在家休息了三天了,今天陪我出去办事,绕着武汉跑了一大圈,光坐地铁都坐了20块钱的车程。但因为和她的聊天,而让我迫不及待的想把这些聊天的点滴记录下来,看见孩子的世界,是对我们成人最好的反思和教育,当我们已经习惯了一些东西的时候,只有新的生命才能带给我们新的契机和改良的思路。当很多父母在抱怨孩子怎么就不能让自己安心、不能好好学习的时候,也许是时候好好反思一下,我们是不是把好端端的孩子放错了土壤,看错了角度。
珍爱新生命,也许我们和我们的未来才有变好的可能。
期待与更多愿意与孩子共同成长的父母同行,带着好奇去看见孩子眼中世界的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