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是周日,本不想出去,但看到晴朗的天空,适宜的温度,和鲜花盛开的大地,我忍不住又想出去。老伴说我的心都玩野了,一天也不想在家里待着。我嘿嘿一笑,有点撒娇地说,“求你了,陪我去一趟颐和园吧,上次还是陪老家来人去的,都快十年了,真想再去看看,拍拍照片。”老伴对我是越来越体贴,越温和,越顺从了。于是,我们背起包包,坐上公交车,去了颐和园。
颐和园,位于北京西郊,始建于公元1750年,离市中心约15公里,是至今保存最完整的一座皇家行宫御苑,被誉为皇家园林博物馆。
颐和园主要有万寿山、昆明湖、长廊、佛香阁、西堤、石舫、十七孔桥等景点。
我们从新建宫门进入,沿着东堤一路前行。广大宽阔的昆明湖上,湖水清清,碧波荡漾,大游船、小游船穿梭来往,偶尔也有快艇窜过,估计那是负责巡逻救护的游艇。
继续向前,就是坐落在昆明湖上的十七孔桥,位于东堤和南湖岛之间,为园中的最大石桥。石桥宽8米,长150米,由17个桥洞组成。每年冬至前后,落日余晖穿过十七孔桥,全部照亮十七个桥洞,呈现出无比壮丽的自然景观,俗称“金黄穿洞”。所以每年冬至来临之际,会有无数摄影爱好者在这里静候取景,拍摄出惊艳世人的金色奇观。
跟着游人,我们登上了一个小岛“广润灵雨祠”。围着小岛转了一圈,原来是西湖东界长堤上的龙神祠,乾隆时期掘堤拓湖时留下四周土地,形成了南湖岛,并重修龙神祠,改名“广润祠”,作为园中的祈雨之所。老伴告诉我这个岛子原来没有开放,这才吸引我们进去看看。
继续向前,我们冲着万寿山的佛香阁而去。我们随着年轻人攀登在高高的石阶上。山高,石阶很陡,我们前探着身,弓着腰,登上了最高层。期间,我还顾及着拍摄到了主要景点:乐寿堂(慈禧在园内居住的地方)、排云殿(慈禧祝寿的场所)、大圆宝镜、德晖殿(慈禧到佛香阁拈香礼佛时的更衣之处)、云外天香等。来一趟不容易,这些名胜古迹一定要多拍几张,留作日后回看。
我们从石舫转过去,穿过长长的西堤,一路景色尽收眼底:垂柳的枝条和玉兰花树首的倒影伴着湖水荡漾;顽童牵着着妈妈的手嘻嘻哈哈;老翁搀扶着老伴的手臂,对其讲解着颐和园的名胜古迹;一高个老翁用粗大的毛笔沾水在路边写字,漂亮的书法在阳光树影中斑驳飘逸;一对鸳鸯卧在木桩上栖息,使人联想起老夫老妻的不离不弃……这情这景令人不忍离去。
沿着西堤,跟着人流,我们出了南如意门,乘坐公交车往家返回。下了公交车,为感谢老伴的陪伴之意,我请老伴到附近的晋之源饭馆就餐。太累了,谁也不想动了,抠门的老伴竟欣然同意。就坐后,我点了老伴喜欢吃的羊肉串、一扎啤酒、醋焖鲤鱼,还有两个青菜。我们边吃边聊,我直说玩得没有尽兴,苏州街没有去。老伴答应,改天专门带我去逛颐和园的苏州街,看看皇妃们购物的地方。
疲劳着,高兴着,快乐着,这就是我一天的收获。
注:文中许多知识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