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完了一本米奇·阿尔博姆的《一日重生》,我只用了三天时间,而且只是上班空余的时间。
米奇·阿尔博姆最出名的书籍要属《相约星期二》,我也是在看了他这本书之后,被他流畅动人的文笔以及触动人心的思考深深吸引,所以又买了他的这本著作。
不过我今天想要表达的不是这本书,也不是书的作者,而是在我日更快一年并且写出30万字以后,读书的感觉跟之前很不一样了!
01
阅读的速度提升
在开始正式着手写作之前,我自认为算是一个爱读书的人,即便现在看来,那时读书的数量和效率根本不算什么。
如今回忆,一年前的我,真的不算爱读书。因为连如何挑选好书、如何提高读书效率、如何高效吸收书籍的知识等问题我都没搞明白。
之前只是单纯的读,没方法、没计划、没效率、更没输出!
因为开始写作日更,我每天都要在简书发布一篇文章。一开始不缺选题,困难主要是写不出来。后来写作能力提升了,慢慢就出现了不知道写什么的难题。
齐帆齐老师的课上说过,要保持输出,就得保持输入。对我来说,能带来输入的,除了工作和生活,就只剩读书了!
所以,我就开始积攒书单,定期批量采购书籍,而且养成了每天至少用两个番茄钟的时间来看书。
同时,学会了高效阅读的方法,再加上认知和逻辑的提升,阅读效率提升了很多。
开篇我提到的作者米奇·阿尔博姆,他的文字读起来本身就很舒服,而且吸引人,我竟然在不知不觉间就读完一本书。
读完的时候,我自己也很诧异,怎么这么快!我给自己定的读书计划是每周一本书,而读这本书效率超出了我的预期。
02
读书视角的不同
开始写作之前,阅读就只是阅读。最多是为了获取知识或者对故事的情节感兴趣,再就是被动地坚持阅读。
写作一段时间后,读书的感觉完全不一样了。我开始感受作者的逻辑表达方式、情节叙述技巧、各类情感表达手法、诸多形容修饰词语等等,甚至会注意标点符号的使用。
自己写作时遇到的问题,很多时候都可以通过阅读来解决。慢慢的,阅读的获得感更强了。
阅读《一日重生》这本书时,一开始我没注意作者是谁,因为是双十一的时候批量采购的书。读了几页之后突然感觉作者的文笔、叙事风格以及情感和哲理表达都很出色,仔细看了一下作者名字才明白,原来我看过他的作品,而且是很喜欢的作品。
这本书跟《相约星期二》的风格类似,都是以主人翁的故事线来撰写,通过故事情节和角色的对话来表达情感和哲理。《一日重生》不一样的是故事情节推进多同时,穿插了主人翁的各种回忆。
这两本都是以第一人称视角的来写的书籍。写作者都知道,除非是个人传记或者回忆录,否则写第一人称的书籍很难把握。
作者的情感和价值表达都是通过场景细节、故事情节以及人物对话来表达,从没有刻意为了表达而专门叙述。
但即便这样,读完这两本书后,我的内心依然触动很多,而且引发了很多的思考。
两本书都从从亲情的角度来阐述生命的意义,读起来让人手不释卷,而且被牵动的思绪久久不能平息。
03
具备了辨别好书的能力
很多人在一开始读书的时候,都是靠各种自媒体平台推送、豆瓣评分、朋友推荐或者书籍商城排名等方式获取书单。
同样,一开始我也是如此,因为个人实在是不知道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好书。
当写作时间久了,读的书自然也就多了。所以,仅通过书籍的作者、封面、标题、简介、出版社就能很容易判断这本书的价值。
从前最多只能判断是否是自己需要的,是否自己感兴趣。如今其实可以很容易的判断出这本书的内容质量以及作者的文笔能力。
有时候,我也逛图书馆,看着一整面墙的书,如果花半个小时,我可以很容易的挑选出喜欢看的书籍。而且查询这些书籍的评分和评价后,发现大部分都还不错。
能分辨出适合自己阅读的好书,其实是提高阅读效率最有效的技巧。
但这种技巧好像没有固定的标准,唯一能学会这种技巧的方法就是多阅读。
如果再找一个更有效的方法,那就是写作。
写作跟阅读相辅相成,有输入才能有输出,有输出就会促进你的输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