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慕一泽
我是最近才开始疯狂读书的。
之前读书虽然速度不慢,但是书里的内容总是记不住多少。也许在下一个风吹过后,就给忘了。
于是,我想尝试慢速阅读。
龟速的阅读并没有给我带来便捷,反正更加重了我的阅读负担。我看书的速度虽慢,但是去寻找下一本新书的速度可不慢。才不到一个多月,我的桌子上就已经堆满了如小山般的书。
看来,慢速阅读也是不可取的。
两天前,我在和自习室群里的人讨论看书,其中有一个人说,他每次看完一本书都会写一篇读书笔记。读书笔记?似乎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其实,我在看《没有梦想,何必远方》的时候,就已经开始尝试做一些标记,把书中值得反复阅读的内容记录下来。然后发表到微博中。既能自己收藏,又能与别人分享。
这样做,虽然可以加深记忆,但仅仅是针对那几句经典的话而已。如果写读书笔记的话,是不是可以收获更多呢?我觉得尝试一下比较好。
于是,我拿着新借的梁实秋先生的散文集做了实验。从读完书到写完读书笔记,我花了两天多的时间,其中的记录内容包括梁先生说得有用的话,道理,和我自己的感悟。
说实话,梁先生这本书内容实在不能算得上很精彩。因为我看的很累!它的内容大多都是梁先生自己的想法总结和感悟,再加上我自己的感悟的话,已经算得上是深化版了吧。
我没有把书中所有的散文都拿来分析,只是选了其中自己感兴趣的话题,写了一篇读书笔记,文章的一半都是摘自书中的原话。
这样做,有两个好处,第一,加深了我对这本书的记忆,总结了自己的感悟,印象深刻;第二,解决我的文字荒,没有了那种写不出东西的感觉,灵感开始飞速迸发。
所以,我觉得读书笔记是个好东西,小宝贝们,你们如果耐得住性子,可以尝试写一下!虽然写它会比较耗费时间,但是我觉得这是值得的。
张之洞《书目答问》中有一句话很重要,他说:“读书不知要领,劳而无功。”一本书,什么地方重要,什么地方不重要,你看不出来,那就劳而无功,你白念了。
现在有些人念书能把有用的东西吸收进去,有的人并没有吸收进去,看了就都忘了。为什么?因为他就知道看,不知道什么地方是好的,什么地方是最重要的,最精彩的,即张之洞所谓的要领,他不知道,这个书就白念了。
拿我现在正在阅读的培根先生随笔集来说,经典的话更多,我分析更多,记录的内容也更多,感悟和收获都快记不完了。
美崎荣一郎说,我的读书笔记法秉承的就是“活用”二字。读完一本书以后,在也没有必要像学生时代那样写读后感,或者对内容进行整理概括,希望把书本信息用到工作中,就应该把重点放在如何活用上,这里所说的活用是指“讲书本内容应用到工作汇总”。
我的方法是,在书读完以后,马上从书本内容中筛选“要做到事情”记载笔记上,读书笔记等同“行动笔记”
人而不勤,无异草木。只有把读书笔记当成行动笔记来做,一本书的内容,才会更加深刻的融入脑海之中。
所以呢,我觉得做读书笔记是值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