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问:为什么会选择请假参加复训?
回答:我们人一直都是在权衡,小孩子会权衡对错,大人会权衡利弊,我在做选择的时候也是在权衡,当时权衡的思路是这样的:参加复训失去的是一天的工资和一个下午的现金流游戏收获,得到的可能是打破一个瓶颈的全新的自己;不参加复训失去的是全新的自己,得到的是一天的工资、一个上午的懒觉和一个下午游戏收获,更加看重哪个?全新的自己!所以我最终决定来参加复训。
提问:有没有一些特别想要和我们分享的要点?
回答:这次复训想要分享的点有很多,比如最深刻的一个点在于只有打开自己,这个世界才会向我们打开,门只能自内而外地打开,别人永远都没有办法替我们开门。来参加复训之前其实自己的状态不是特别好,骨子里的我是一个很会掩饰自己的人,以前隐隐约约觉察到,现在复训过后认识得更加清晰了,就像是把自己重新剥离开来看到了另外隐藏的自己,至于为什么会这样可能是因为从小到大出于一种自我保护的需要吧!
提问:能不能具体地就刚才提到的那个问题再分析一下呢?
回答:可以的,假如每个人都是一棵树,决定我们的果实好不好吃的直接因素看起来像是枝干对不对?而枝干有点类似于我们人生中一些具体的行为和做法,但是决定我们果实好不好吃的是不是还有树干的参与?树干就像是我们的规划,规划首先要清楚的是你现在在哪,还有一个需要知道的是你想去哪,接下来就是要选择路径,可以选择走路去,也可以选择坐飞机去等等,枝干是工具,树干是规划,但是最重要的是树根,我们最重要的是在讲树根,是在讲树以下的部分,思想影响行动,行动影响结果,但是究竟什么影响思想,是信念,所以如果你想改变结果,在任何一个环节都可以,但是最根本的应该是改变信念,改变潜意识里面最深的那个信念,而结果代表的是意愿。
提问:发现你也特别善于引导别人去思考,是怎么样做到的呢?
回答:我一直都很赞同柏然说过的一个观念,什么样的观念呢?人与人之间的差距是会比人与猪之间的差距还要大很多的,每个人的参与度不一样,这样也就导致了每个人的收获也是不一样,当我们参与一个活动,通过讨论会留存百分之五十,通过实践会留存百分之七十,通过把自己学的东西去教给别人会留存百分之九十,当我们学习一个东西,主讲人讲出来是知识,是他自己的东西,对于我们来说,没有犯错我们就不会成长,我们为了成长所以来参与复训,通过行动去改变,去行动就会犯错,在人类的发展过程中,全世界让多数人都吃饱的状态寥寥可数,人之所以怕犯错是怕被淘汰-、害怕面对死亡,但是如果我们希望有更多的成长的话,那就需要创造条件让自己多犯错,所以我很愿意去把我学会的东西去教给别人,在教给别人、引导别人思考的过程中我也可以收获到更大更多的成长,而且这样的成长也更深刻。
提问:当时马丁老师给大家催眠了,我看你很快就进入了被催眠的状态,但是也有很多朋友反映没有感觉,如何看待这样的现象?
回答:催眠取决于首先个人本身的敏感度,因为我个人本身是比较容易受周围环境影响的人,所以可能从个人来看比较容易被催眠,第二个取决于我们对周围环境的信任度,我是参加复训的,对于马丁老师和心灵创富本身就比较信赖,所以在这样的情况下比较容易被催眠。
提问:刚才我注意到你有提到意识和潜意识的问题,如何看待他们的关系?
回答:在说意识和潜意识的关系问题之前,我想要提一下吸引力法则。我想问一下大家想不想心想事成?其实从本质上来说,我们每一个人都是心想事成的人,你现在就是你之前心想事成的结果,是你的意识和潜意识结合的结果,只不过这个结果只是你潜意识想要的,而不是意识想要的结果罢了,海洋上的冰山理论大家都学会了,所以人,基本上是一个习性的动物,多数情况下人类是被潜意识决定了。
提问:如何看待信念的力量?
回答:我首先想到的是,你的身体会相信你说的每一句话,语言的力量是很强大的,你相信你可以过得幸福你就会过得幸福,每一个语言都是有力量的,但是他的力量是有大小的,有些信念是支持我们的目标的,有些信念是减弱我们的目标的,有些信念是杂乱无章的,我们要做的是让支持我们的目标加强,减弱我们的信念让他转向,转为支持我们的信念,而杂乱无章的信念就尽量让他转化,语言的力量对我们也是有作用的,我们如何与自己沟通以及如何与别人沟通?赋能式沟通,通过沟通给他人赋能,给别人增加能量,改变自己从觉察自己开始,首先要觉察出自己处于什么状态,现在在哪里,以及将要往哪里去?
提问:你复盘抢钱游戏的时候,感受到了什么?
回答:当大家都在那里喊的时候,我当时是在观察,后来看到小峰在那里抢钱的时候我试图从他那里去抢,但是时间、地点都把握得很好,还是没有抢到,也是有原因的,原因就是力量不够,小峰保护得太好,后来又看了一眼其他人,手头要不没有钱,要不就都捏得紧紧的,听到马丁老师说不管钱变多了还是变少了都不退还,我的感觉是心里一紧,不过也不知道为什么会心里一紧,可能是遗憾,也可能是遗憾之后的坦然接受,可能真正的原因是我的潜意识里面并没有抱着必胜的决心,所以对比别人钱变多的原因,我发现他们的目标感都很强,明确一定要赚钱这个目标,所以不管是有意识地拿出来100块钱还是有意识地拿出1块钱,他们都完全地让自己投入进去,最终的结果也是完美!但是另外一个方面,阶段性成功也是一种成功,当我们说完美的时候就把自己限制住了,他们在优化目标,让别人赚到钱,寻求共赢合作,克服对犯错的恐惧,对花钱的恐惧感,保护好自己手里的钱,可以承担自己做错事的后果,不能光想着自己做错事的后果。
提问:在你刚才的描述中,我感受到了很多点,其中一个最重要的是限制性信念这个点,你可以再具体说说吗?
回答:限制性信念,其实我们人有很多很多的限制性信念,很多时候当我们遇到一个事情的时候,其实并不是不敢,而是我们在害怕,当看到别人说我们需要改进的点,我们总是会像刺猬一样地去抵抗,这样的抵抗一方面是出于一种自我保护的需要,一方面是我们在害怕被淘汰,被淘汰就意味着死亡。就我自己完成要钱这个任务的时候,如果我说实话去要,我要钱,别人给我了,这也就是别人收获到的,也是我收获到的,但是我却不敢说实话,根源在于我自己的限制性信念,害怕说实话会被拒绝,所以我需要做的是极度地开放自己,这个世界就会向我打开。
另外一点需要说的是结果与我们的行为有关,所以转念是很重要的,我们每个人都生活在一个瞎子摸象的世界,以我们的限制我们不可能看到这个世界的全貌。
提问:如何看待语言的力量?
回答:当我们遇到一件事情的时候,我们会渴望改变,渴望美好,渴望走出自己的舒适区,但是与此同时,我们也会恐惧,恐惧丢脸,恐惧没面子,当恐惧大于渴望的时候,我们就会举步不前,最后可能就一直原地踏步;而当渴望的力量大于恐惧的力量的时候,我们就会勇敢地打开自己,迈出第一步,当我们勇敢地打开自己,把自己心中的真实想法说出来的时候,也就克服了自己内心的恐惧和自卑。而在这个时候,就可以凸显出语言的力量,语言可以改变一个人,也可以帮助这个人直面自己的恐惧和自卑,语言的力量非常强大,我们要善于运用我们的语言去改变自己的潜意识和信念,成为一个积极主动的人。
提问:如何看待施比受的关系的问题?
回答:施比受更有福,施与受一样有福,开口求助是一种能力,而不是一种选择。举个例子,当我们看到街上有乞丐在要钱的时候,我们是应该给还是不给?马丁老师给我们的建议是给,为什么呢?因为当我给予别人钱的时候,这个时候我感受到的是我们对自己的认可,我有钱,我愿意给,给予的时候会感觉自己是丰盈充实的,所以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施比受有福,而当我们如果可以常常收获到这种丰盈的感觉,那么我们也会经常会感受到财富的正面影响,将这样的正面影响的财富植入到我们的潜意识之中,那么就可以感受到积极的语言的力量,因为你的身体会相信你说的每一句话,我们要做的是好好觉察自己的潜意识,一念天堂,一念地狱。舒适区、学习区、恐慌区,学会喜欢改变,拥抱改变,改变是不可避免的,我们要拥有积极主动的能力去拥有自己的选择,而在这个过程中我觉得自己会更加开放,语言是会反映潜意识的,也可以自己和自己说话,多给自己正向的激励。
提问:最后再次看《唐山大地震》,我看你是哭了的,是有什么样的感触吗?
回答:从时间的线索来看,我看到了方登的一些点让我又一次感同身受,因为在我的成长环境里,我也是在家排行第二,看到方登就像看到另外一个自己,当方登要吃西红柿,家里只有一个西红柿的时候,妈妈给了弟弟,方登表达不满,妈妈安慰明天给你买,方登还是很不高兴,从这件事可以看出在方登的潜意识里面,一直都是觉得妈妈偏爱弟弟,自己总是被牺牲的角色,最集中的一件事就是“救弟弟”这件事的发生在方登的潜意识里面进一步强化,让她从此遇到事情的时候总是会主动放弃以避免自己被伤害到,所以她所有的行为都是她潜意识里面的一个反映:被抛弃→没价值,所以为了避免让自己感觉没价值,她遇到任何事情的时候会主动选择自己逃离以避免被伤害到,后面印证的事情是她怀孕,第一选择是离开男朋友、离开家庭,独自把小孩子生下来,一直到她选择远嫁加拿大,不去找自己的亲生父母,哪怕到她参加救援队的时候,她都没有选择原谅自己的父母,一直到她看到她的母亲给她洗的西红柿,给她买的书,才最终意识到她一直一来都是错的,最终选择了原谅了她的父母。
提问:这次对你来说,想对参加金钱密码培训和复训的朋友们说点什么?
回答:对我自己来说,很多人都很好奇地问我,你为什么玩那么多场现金流游戏,在游戏中最重要的逻辑什么?我认为一定要始终谨记以终为始的目标,最终极目标是先想自己想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自己的目标是什么,然后再去反推,经历发现自我的过程,做自己喜欢的事情,逐渐地去增加动力,逐渐地减少阻力,在这个过程中需要我们去觉察,注意自己的情绪和成长,在这个过程中,如果可以给别人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就可以去帮助别人,但是永远都不要忘记自己的目标,所有的问题都是我们自己的问题,改变别人不如改变自己,希望有更多的人可以来探索自我发现的这一条路。
戴娟
写于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