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封信看似简单,却拥有足够的内在张力,能打开尘封的历史与丰富的人性之窗。我们不是在创新,我们只是在回归常识。”
—《见字如面》总导演关正文

图片发自简书App
《见字如面》,电视节目偶然看过几期。后来买书时买了一本回来,尘封已久。今日因某个缘由,找出这本书,花了大约三个小时,读完。合上书本后,内心有感触的内容还蛮多的,比如蔡琴在前夫去世时对媒体的发声,让我的思绪回到那一期由归亚蕾完成的深情朗读,不由得心有戚戚;比如蔡春猪写给自闭症儿子的信,让人体会到强颜欢笑的父母的坚韧;比如黄永玉与曹禺往复书信的友直、友谅,让人感叹一代大师的惺惺相惜;比如杨开慧等烈士托孤时的壮烈与勇敢让人对来之不易的和平更珍惜;比如郑国强父子往来书信的幽默有趣,让人回味家的温馨;比如黄宗英与冯亦代黄昏之恋让人动容的深情;比如蒋碧薇与张道藩不畏世俗却又不得不分开的理智和怅然若失……
尤其是作家张晓风写给世界的《我交给你们一个孩子》:“世界啊,今天早晨,我,一个母亲,向你交出她可爱的小男孩而你们将还我一个怎样的呢?”同为母亲,让我深有共鸣。
尺素与鱼雁,是感情与思想的交流方式,在传达厚重文化的同时,也在传达着书信时代的情怀。
现今我们已经不写信了,“从前的日色变得慢,车、马、邮件都慢,一生只够爱一个人”,在木心先生的诗句里,我们羡慕着前人。一封信,或许写给亲人、友人,心上人,或一气呵成,或修改誊正,一笔一划里,都写满认真。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一言一词,都饱含深情。
见字如面,因为不能见面,看到信时就像见到了人。等待的时光、期盼的过程,把人与人之间的情意拉得好长,好近,最怕莫过于鸿雁在云鱼在水,还有现代快节奏下渐行渐远的心之距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