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多久没写过一封信了,或者说你有多久没提笔认真写过字了?
在即时通讯还不发达的年代,写着“风吹日晒邮差最帅”的各式信件曾传递着我们的思念。见信如晤,展信见安,靠白纸黑纸呈现的那份妥帖慎重令人怀念。等待回信的日子多美啊,充满了期待、忐忑和不安,就像青春期。
书信的形式已经走向消亡,但其中的承载的感情不会磨灭,文明是流动的。最近它竟然以综艺节目的形式重回大众视线。
一档名为《见字如面》的综艺火了,它以明星读信为主要形式,让许多名人大家的书信重见天日,标榜“以书信打开历史”,在豆瓣获得了9.1的超高评分。
读信的明星嘉宾主要有张国立、归亚蕾、何冰、林更新、王耀庆、蒋勤勤。他们专业的台词功力让单纯的朗读变得层次丰富,让沉睡在历史里的字句有了温度。
节目原型
浪漫复古的英国人对于书信的依赖,从历史一直延伸至今,至今还保留着许多阅读会,其中每年的“Letters Live”更是一大盛会。Letters Live活动由英国坎农格特出版社(Caningate)在2013年发起,目的是为了向书信写作艺术和精神致敬。最开始是在伦敦一间临时房屋里开始,随后逐渐扩大影响力,吸引了各界名人前来参加,在现场观众面前阅读那些“理应受到更广泛关注”的书信。
比如“卷福”朗读过“计算机之父”图灵写过友人的书信,还有一位二战士兵的情书。抖森朗读过英国作家Gerald Durrell写给妻子的情书;《神探夏洛克》里的茉莉朗读过弗吉尼亚·伍尔夫的绝笔信。
《见字如面》为啥能红?
让演员朗读文学作品的节目其实之前也有,但没有掀起波澜。《见字如面》之所以能红,除了借鉴原版《Letters Live》的成熟形式,还有诸多因素:一线的制作团队、台词功力深厚的演员、优质的书信内容、不俗不媚的审美……
比起那些以审丑为趣味的相亲节目,以比惨为卖点的选秀节目,以冲突抓眼球的真人秀,拼毒舌的脱口秀,这档读信的综艺,不吹不黑,可以说是相当“白莲花”了。
国内综艺的普遍问题就是“假、硬、尴尬”,即便是某些花重金购买版权的综艺,和原版比起来,质感始终差了一大截。而《见字如面》比较讨巧的地方就在于挖掘了很多有价值的名人书信,让这些书信中动人的情感或舒缓的历史作为节目的精神内核,一下子就跟其他综艺拉开档次,是真正的优质内容,并且有中国特色。当然,这得益于中国深厚的文化历史,挑选几十上百封有说头的书信绰绰有余。
更加分的是,节目组挑选的几位演员嘉宾,平均台词水准都很高,更有张国立、何冰、王耀庆等人的亮眼演绎,居然以“朗诵书信”这样平淡的形式让人欲罢不能。虽然不像日本某些声优的节目那样可以让耳朵怀孕,听来也绝对过瘾,是一种享受。而跟搞笑的下饭韩综相比,一期《见字如面》会让人的心更沉静。
比电视剧还好看的现场演绎
《见字如面》每期60分钟的时长里有至少七封信,除了演员的演绎外,还有文化嘉宾许子东和主持人坐阵第二现场,解读每封信的来源和背后的故事。
《见字如面》的书信清单很任性,不局限于某个朝代或某类人。既有2200多年前的秦国兵将写的第一封书信,又有唐代大家韩愈写给鳄鱼的信,民国洛神萧红写给弟弟的信,画家黄永玉“狠批”曹禺的信,宝岛歌后邓丽君和蔡琴的信,李小龙的信,刘慈欣写给女儿的信,还有徐志摩与陆小曼的情书,张爱玲给王家卫的私人信,……
果麦麦最爱的还是由王耀庆和张国立演绎的黄永玉和曹禺的那两封信,精彩到令人起鸡皮疙瘩。仅仅是用声音演技和少量眼神肢体动作,两位演员让人看到了一代文人艺术家的胸怀和气度。
豆瓣网友“梦游”说得很好:
“目前最爱黄永玉和曹禺部分,反复看了好几次!信本身传达的那种赤诚的人性和友谊特别感动。他们本身的关系在别人看未必就该那么写信去掏心窝去批评。可看似不该批评的批评了,看似不该接受的接受了。‘心在树上,你摘就是’这句话射中了我的要害,这两句话可见两位大家人格高贵。说回念信,且不说念信的王耀庆和张国立两位台词功力表达多么棒,就是同台站位等着的时候沉思和会意的笑,对彼此的欣赏就溢于言表。一动一静,一跳脱一稳重,就好像写信的那两位那样。交换位置时张国立对王耀庆竖大拇指,张国立念叨永玉啊,还向王耀庆招了下手,张国立结束时两人握拳拥抱。特别喜欢这几个小细节。”
网易娱乐这样评价道:“相比于即时消费的娱乐综艺,最终几乎都走向同质化竞争的困境,《见字如面》成功避开了市场红海。事实上,真正直抵人心的东西从来不是小众的,面向大众的文化类综艺节目受众面更广且黏性更强。《见字如面》出现的意义不仅是给综艺节目行业注入一股清流,让日益胶着的竞争局面有了新的可能性。另一层面上,它以最朴素真诚的方式展现了大众媒介的本职,传承本国文化,讲好本国故事。”当然比起这么宏观的评价,好口碑和播放量才是它真正的成绩单。
在娱乐至死的时代,真希望多来点这样真诚不做作的正经综艺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