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理.芒格说:如果我知道自己会在哪里死去,我就永远不去那里。失败的经历,其实有它的价值。
在制定这一份行动计划之前,先回顾一下以往死在哪儿了。买过一系列线上课,这次是唯一一次听完并按时完成作业的课,连性教育的课都没听完,这就仿佛标榜爱看小说的人读不完一本《金瓶梅》。这次课为什么能完成呢,原因就是这个题目——《超级行动课》,行动课再不行动,说不过去。
归结一下以往原因:
1、 情绪起伏。常受情绪的影响,制定好计划了,早上和家人一言不合,孩子起来哭闹一番,家务没有做完,工作上有人耍个小伎俩,总是能引起我的持续低落反应,不能快速地脱离和转换,干脆把计划撂一边,理由是今天状态不好。即日起把鸡飞狗跳看做常态,一地鸡毛都是蜗牛壳里的纷争。对于生活,不需要做战斗状,需要的是耐心,再耐心。
2、 多任务进程。正在学金融,想起上次读的经济学忘得差不多了,要不要复习?得到上定了多个专栏,哪一个从头学到了尾?自己敲字儿,孩子在一边没有按照吩咐玩积木,他去看动画片了?买了一本好书还没看完,听说了另外一本好书,要不要买?也尝试过时间统筹同时做两件事,哪怕其中的一种是不需要过多耗费脑力的,对于我这种单核CPU而言,也是不行的,做饭时听音频浴过锅,洗衣拖地时听音频干脆就没听真切。对于我来讲,时间只能是线性的,只能串联不能并联。那干脆,把任务按权重排次序,越靠前越安排充裕,日常小事只做紧急的。
3、 预留时间不足。一方面高估自己的能力,5分钟商学院每天可不是只听五分钟完事,如果认为只需要五分钟,这种学习有点天真。另一方面任务安排过满,就像画画不留白,就不艺术了。而且每一天都完不成任务,几天后就沮丧了,放弃停滞,其实停下来就坏事,意味着断掉了积累,时间久就忘了。下一次重新拾起的时候,前一次在浪费时间,后一次没在前一次的肩膀上,形不成势能。拿专栏学习而言,每个专栏宣传的几乎都是陪伴你一年,你想在10天内解决?还是宽容一点吧,免得变成不可执行或者伤害性执行,10天搞定你得歇20天。
具体到这次需要专注的投资领域,落后停滞的原因还有几点:
1、 对价值投资的理解有误。 大咖们的话,比如“提高自己场外的赚钱能力,才能在投资机会来临的时候果断投入”, “囤、配置、不要看”,“在投资之前做完所有的功课”。对这些话的理解偏差,导致对投资的注意力分配过少,基础知识还不具备。
2、 投资是一个需要你不停地奔跑才能留在原地的领域,更新迭代特别快,从一片荒芜到荆棘密布也就一两年的时间,而基本能力的缺乏时时掣肘,总是慢半拍。在交易所要关闭的前两天才在热心网友指导下学会用钱包,接着又不会微信群交易,注册OTCBTC也拖了好久,再后来不会架梯子。在这种情况下,操作相当佛系,但是因为早发优势领先的半个身位已然失去。
3、 依赖心理。一位老师曾经专门写过不要做伸手党,可惜当遇到困难的时候,只要有人可依赖,如果这个人还和你关系密切,那你伸手就理所当然了。这么着也白白失去了失去了成长的机会,现在连映射是怎么回事也闹不懂了。
基于以上存在的事实,制定下面目标避坑:
1、 删除各种与投资无关或质量信息不好的公众号和微信群,高质量的微信群置顶,每天关注知识星球,节省注意力。
2、 搜索10本行业书籍,一天半时间用16格笔记法进行主题阅读,再用半天时间回忆、联系、复述,快速入门。
3、 每周一次的写作,围绕投资领域进行,目标聚焦,两个月八篇,在相关群内分享,增加影响力。
4、 用一周的时间再次通读财富专栏,学习两个行业内的实际操作课,严格训练自己对周期的敏感性,制定投资原则和策略。
5、 一周的时间,用投资的原则检视目前的种类和仓位,果断割肉带成本的不良品种,完成低价值资产与高价值资产的转换,持仓精要。
本来还想加上英语白皮书的阅读,感觉这个任务长期艰巨,不是两个月内就能完成的,为防止计划再度搁浅,暂不列举。
看着这个行动计划,即便两个月后不会成为投资高手,不会带来指数级的财富增长,认知也会高于现在的自己,这就是行动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