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的一个叫李相的官员,每天工作完了必拿出《春秋》出声朗读,刚开始读到一个地方,身边的一个小吏就轻轻地唉声叹息,他不介意,以为是小吏有什么心事。但每次都这样,在读到同一个地方小吏都做出同样的反应,终于有一天,李相读到那个点,又听小吏唉声,不禁问:
为什么我每次读到这儿你都唉声叹气的?
小吏回答:老爷,因为您读到这儿时,您读的音是“叔孙若ruo”,我想到我老师教我读的音是“叔孙婼chuo”,就知道我从小就读错了这个音,觉得自己没有文化很沮丧”。
李相听小吏这么一说,心里也发毛,知道自己在读这个“婼”字是按照半边“若”来念的,莫非小吏说的“chuo”才是正确的发音,为了不在其他场合上丢丑,赶紧查阅资料,发现自己一直都读错了,应该按照小吏说的念“chuo”。
这是个很双赢的故事,李相学到了一个字的正确发音,而且是以最小的成本去改正错误,不至于在更大的场合出丑;而小吏因为这种迂回的方式,保全了上司的面子,帮助上司改了错,而且摆正了自己的位置,显示了自己的水平。
这种迂回影响的方式在职场或其他场合都可以借鉴,这种方式有以下三种特点:
一是有明确的目标。知道要把他人带到哪个方向是首要因素。不知道的话,则无法对行为的效果进行评价。
二是要摆正自己的位置。如果是下属要影响上司,却用跟同事沟通的直接的方式,不仅没法影响上司,还可能为此丢掉饭碗。
三是设计路径,就好像写剧本一样,不经意地放置诱导的因素,引起对方探究的兴趣,让对方循着这个路径去探索,自己得出答案,而该答案又能够与你的目标相吻合。就像小吏在合适的时机轻声叹息引起李相的注意,让李相自己提问,自己解决问题,得到和小吏相同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