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3.4-2019.3.10
第一周实习反思后,第二周进行得很顺利。周二拿到两个面试机会,虽然不满意但面完有心得。周五拿到三个面试机会,去了最想去的券商,并顺利拿下。第一部分仍然分享几个面试后的心得。
同时在这个过程中,我逐渐在焦虑中平复,明白找实习不是个技术活儿,而是对职业规划进行一次次的修正。在一次次的调研和尝试中,明晰自己的优势,匹配到更为理想的职业。
一 面试后的几点小心得
1. 做好公司和面试官的背景调研
清楚这家公司的背景,行业排名规模和业务分布,设定一个内心的期望值。调研面试官,猜测可能的面试风格。
2. 与信息发布者取得联系
从发布者得到关于职位的面试流程、信息和评价,再基于这个评价,去准备面试和调整实习预期。其中一次忘了问发布者,结果遇上了我很讨厌的一位导师的项目组。还有一次问了之后,对方表示面试非常easy就是聊聊天,结果去了之后有两个面试官,房地产组的组长也在。当时莫名露怯。
3. 面试时要问清楚你实际能实现的价值
他面试你的同时,你也必须从对方那里得到一些信息,就是他对这份实习的要求是什么。这份实习会以怎样的形式来进行?你需要做些什么?你有哪些原则是他不可以触碰的,你有哪些要求想让对方满足。这永远是一个双向尊重的过程。
二 人际的联结
熟人的联结。在上一篇提到,要与导师和同学取得联系,不能孤军奋战。这次找实习的思路,正是在导师(实习而言,券商是很好的选择)和朋友(找券商实习难度没有那么大)的启发下,关注券商实习的。
还可以寻找潜在的盟友。除了之前的同学,在面试和公司中,我们依然可以认识到新的人。多主动分享一些信息,并积极询问对方你想要的信息。在友好积极的氛围下,进行信息互换。还有之后的网申,都需要合作。要提前考虑好搭档~
社群的影响。因为京英汇的群,发现了商汤科技等TMT行业的研究岗位,有点风口的意味。要培养sense,把信息变成有用的就业指向。
三 对就业方向的思考
在实习的时候,我想要什么样的岗位呢?
我觉得我想要的是大平台。——
实习分两种,一种是为了留用,另一种是为了过渡——积累经验和丰富简历。在我还没达到前者较为稳定的状态时,我需要选择大平台、多份实习,来填充简历增添底气,以及寻找方向。
方向是一个很重要的东西。
在面完券商的时候,我突然想到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在我一直以四大为目标而奋斗的时候,我是不是从来没想过,如果我去不了四大,我该去哪儿?如果我有比四大更好的选择,那么这个选择是什么?这里貌似犯了一个错误——目标过于唯一。没有better的选项,也没有plan B。如果计划有变,我很难马上转换新的赛道。
同时,我意识到另外一个问题,四大并不是终极目标。我没有用更高一层的思维去思考,四大是我认为最好的一个平台,那么平台作为跳板,将指向何处?不加思考地跳上平台,是不会出错的平庸选择,适合没找到方向的人。但我总感觉大平台的优势在逐渐减弱。如果能更早地看清楚适合的地方,不去浪费在大平台当螺丝钉的那几年,会不会是一个会赢的选择呢?
最后一点小启发:
现在这份实习的房地产组是如何选择我的呢?
我在私募做的是债券分析和研究,当时研究了美国的高收益债券,发现占美国债券市场半壁江山的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在中国进展很慢。继而在研究生的案例论文写作中,选择研究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的税收问题。
而这家公司的房地产组最近正想开始做房地产融资特别是债券方向的研究。
我当时是很开心,因为这样一来我就能就这个问题深入下去,实习有了连续性,甚至毕业论文也不用换选题。再想深一点,除了四大,我是不是可以像金融一级市场方向努力?似乎第二目标(planB)呼之欲出。
但是过了两天,我又在想,我一直在一个领域绕圈圈,都没有去尝试新的东西,机会成本会不会太高?
我现在没有明确的答案。只是今天听播客的时候,听到老师说,在工作中很重要的能力是知识迁移。把你之前已经形成的专业的知识框架,通过迁移,可以迅速适应不同类型的工作。这个能力的前提是,已经形成自己的框架。那么我目前要做的,就是真的在这个领域深度思考,拿出成果和报告。
播客是在通勤的时候听的,关于通勤也有一些思考,先慢慢积累着~
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