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课堂教学最大的问题是缺乏与学生真实发生有关、有趣、有用的连接,而大单元不再是原有知识点的简单相加,而是最小的课程单元,能够满足不同学生素养发展的要求,它是落实学科核心素养、实现学科育人的基本单位和重要路径。
很显然,教学目标如果是仅仅关注知识片段、孤立的训练技能,学生则难以建立知识之间的关联,难以经历完整的学习过程,难以迁移应用形成素养。而大单元教学,则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
如何理解大概念?就是一个概念、主题或问题,它能够使离散的事实和技能相互联系并有一定意义。
如何理解大任务?大任务是把学习内容安排在典型的学习场景之中,由一个贯穿始终的大任务来统领、驱动,围绕目标、内容、实施与评价进行的“完整的学习事件”,而不再是按照一个一个知识点来组织教学。
如何理解大情境?大情境是指整个单元的教学情境,即整个单元的教学都发生在同一个真实的生活大情境之中,并将学生暴露于自然的问题情境中,完全区别于用来导入新课的碎片化情境。通过创设真实的生活情境,激活学生的生活经验,激发他们学习的动机和兴趣,让他们能够围绕生活中真实的问题、真实的任务去学习和探究。
在大单元教学中,要基于课程核心素养的目标,用大概念去统筹单元学习内容,用大任务、大情境去启动单元学习,为学生提供充分的探究体验的过程,培养其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形成良好的核心素养。
什么是学习?学习就是唤醒,唤醒每一个孩子的“旧知”,和他看到的“新知”进行链接,并产生新的、学生自行诞生的成果。
教学是促进系统内的各构成要素的协同与整合。
《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年版)深化教学改革中指出:“探索大单元教学。在改进教育评价中提出:促进“教-学-评一体””这为“大单元教学”、“教-学-评一体”进一步探索、尝试和完善提供了有力的政策支持。可以预见,探索“大单元教学”、促进“教-学-评一体”等将是今后一个时期集体备课研究的重点内容。
重组单元教学:重组单元又分为三类。
第一类是单学科内重组,即同一学科领域内的多个知识点进行专题性的有效整合,以实施学科育人。
第二类是同领域多学科整合。即在同领域内,用一个大主题,把多个学科知识组织在一起。
第三类是跨领域重组,是用一个大概念或主题把多个领域的多学科的知识组织在一起,
核心素养导向下大单元教学设计需要大概念、大情景、大任务。把离散的事实和技能聚合起来,形成意义。更重要的是,大概念、情景、大任务有很强的迁移价值,能运用到新情境中解决实际问题。
总之,核心素养导向下大单元教学要依据课标,把握教材,读懂学情,提炼大主题或大概念,叙写大单元目标和学业评价。依据相关设计理念,进行教学结构化活动设计和分课时规划表及分课时实施与反思改进的结构化过程。理解并践行“精而深”即“少即多”的课程理念,聚焦核心、以点带面、举一反三,这是大单元教学的基本要求;大单元教学与传统单元教学有区别:核心素养~逆向设计~评价先行~任务驱动~真实问题情景~活动开展~展示反馈~迁移应用~作业设计,而不是传统教材单元教学仅仅完成教学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