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Lucky 锾
“看心情式社交”是指,一段时间很想社交认识新朋友,一段时间又想封闭起自己,你是这样的吗?
发现一个现象,自从微信推出了“仅聊天”和朋友圈“不让他见”的设置以后,一些朋友就躺在了一条横线的朋友圈里,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可能自己也成了只能看到那一条线。
最初我以为一条横线就是被删除了好友,年少轻狂的时候还会愤愤不平的直接把对方删掉,或者开始反思是不是自己哪里做的不够好,总之会有些不舒服的感觉都是真实的。
而今,看到一条横线的第一反应是发消息试试有没有“和对方不是好友,添加对方为好友”的红色提示或叹号。
并非为了发起聊天,虽说那行腥红色的提示或者叹号扎眼又扎心,但谨慎保险起见,还是会发消息试试,单纯为了让自己删掉对方的时候理直气壮,且没有遗憾,更多的是工作过程中带来的稳重吧。
自从各种社交软件横行,成年人的所谓社交啊,来得快去得也快,再也没有了慢慢了解一个人的过程,也没有了过去相谈甚欢的“心灵之友”的意义。
实在想不通,如果没被删除好友,又朋友圈不可见,两个人还不聊天,那跟死了有什么区别呢?在对方的好友列表里占个坑位等着立碑吗?
自从有了“仅聊天”功能,好像连聊天的欲望都没了,除了想起来的时候聊几个字,或者想不起对方是谁的时候翻一下朋友圈和聊天记录,你们之间好像再没有交集。
之前那些列表里长时间不联系的人,朋友圈还会有“三天可见”的内容或提示,至少当你突然收到他聊天消息的时候,莫名其妙之下还能看他朋友圈感叹他不是系统群发。
现在可好,一条横线抹杀了能让你回忆起对方是谁的所有可能性。
虽说现在已经很少有人会随时发动态在朋友圈分享生活了,但至少朋友圈还有些少得可怜的动态证明这个人曾经活过得状态吧?
有时候在想,之前无话不谈且向对方开放朋友圈的人,后来某天突然不打招呼便设置了“仅聊天”到底是什么心态?
舍不得删除又怕对方窥探自己的生活?
免打扰模式又怕别人对自己提起兴趣?
一开始我以为这个功能是专门给上班族设计的,但是转念一想更不可能!
换位思考一下,虽说办公室人员之间也没什么深厚的交情吧,社交基本靠工作,疲于应付各种人际来往,但同事和领导看到你的朋友圈对他是一天横线,怕是心里也会隔应到吧?
细细想来,现在的年轻人不都是“看心情式社交”嘛,心情好的时候世界阳光灿烂,恨不得将自己华丽丽的展示在所有人面前,心情不好的时候又恨不得躲在角落里暗自舔舐伤口,
前一天夜里哭的稀里哗啦,第二天清晨就要面带微笑整装待发。
各种复杂多变的人际交往牵绊萦绕,让我们始终活得不够潇洒!
疲于应付各种人际交往的场合,有时候就会很享受一个人的独处,静静的发呆看着窗外,打理一个人的生活,做饭,整理,洗衣,打扫,拖地,健身,看书,学习……随心所欲的状态最放松。
之前有个朋友问什么时候我最轻松,我认真的笑着说:当我有屁想放就能放出声的时候,哈哈哈哈哈。
其实也没有多喜欢一个人的样子,但是就很享受一个人的状态。
人啊冷暖自知,只愿我们都有行君子之礼的品行,也有“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对付小人的能力,要有不伤害别人的教养,也要有不被人伤害的气场。
删除好友之前发个消息通知一下对方,是礼貌也是教养!
卦不敢算尽,畏天道无常,情不敢至深,恐大梦一场,若放手,怎奈得这半世凄凉,若不放,如何圆你信义昭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