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我写了【你的大脑是“自动驾驶”状态吗?】这篇文章,里面有自己的一些自省内容,同步了简书,引起了一位读者的“强反馈”,原话是这样说的:
“你要是这样就别做大家榜样,看书你也只是看个皮毛,有多少你是用到了,改变你自己了,真能装B”
“你总是间歇性踌躇满志,持续性混吃等死,一段时间说我要奋斗,一段期间又说我太懒了啥都不想干”
当时看完,第一反应是心生愧疚,觉得自己确实没有做好榜样的力量,愧对读者了!于是回复了一句,表示抱歉了,只能让他去另寻榜样了!
但再一细想,不对啊!
我好像从来没有说过要成为谁的榜样啊,我一直都把自己定义为普罗大众中的一员,和大多数人一样,苦苦扎挣着努力向上!
我所写的内容大多也是记录自己的成长,以及分享一些自己所知道的干货,所幸收到一些读者的支持,觉得我所写的内容对他们是有所帮助的。
我坚持写作的最大的原因是为了实现自己的成长和逆袭,再就是希望也能对他人有所价值,但从未想过成为谁的榜样,也自认为当不起“榜样”这个词。
另外一点,我觉得这个读者还是挺犀利的,一针见血戳穿了我“间歇性踌躇满志,持续性混吃等死”的真面目。
只不过稍有点用力过猛,调换下顺序说更为准确:间歇性混吃等死,持续性踌躇满志。
我猜想这位读者之所以这么激动,就是因为自己处在这种:“间歇性踌躇满志,持续性混吃等死”的状态中,深恶痛绝,但又无法自拔。
连带着发现了自己的“榜样”竟然也这样,于是出离愤怒了!
虽然他对我出言不逊,我明白其实是对自己的强烈不满。但我要说,这样对自己真的过于严苛了。
人的天性就是:急于求成,避难趋易,而成长就是要对抗天性。这条路本身就困难重重,如果因为自己不能做到永远保持自律,保持积极向上,就要责怪自己,甚至灰心丧气,这样岂不是太过严苛了吗?
真正应该做的是要先接纳不完美的自己。
很多的书中都在讲,要想改变,前提就是得接纳自己的不足,如果一直处在与自己的不足对抗的阶段,你是很难有进步的。
成长就是反人性的,这件事本身就是一场长期斗争,出现一些反复的过程,是很正常的。
难道那些成功的人,做一件事都是说一不二,说什么就马上做到的人嘛?也许有,但绝对是少数,要不然咱历史上就不会有那么多头悬梁锥刺股的故事了?
为啥头悬梁锥刺股,不就是因为自己想努力学习,做不到,然后想出来的办法吗?
做任何事情,或想成为什么样的人,都不是一蹴而就的,这中间的曲折反复都是必经的过程。
刚好周末两天,看完了《建党伟业》《建军大业》和《建国大业》三部曲,中国共产党为什么在什么条件都没有的情况,最终能取得胜利?
靠的就是无数次失败又站起来,靠的是坚定的信念,是那种永远打不趴的顽强意志。
这种精神值得我们每个人学习。
在个人成长的路上,只要不放弃,坚定自己的信念,经历一些挫折或者失意,哪怕短时间的混吃等死躺平,又怎样呢?
顶多是走的慢一点,走的曲折一点,但只要还能爬起来继续向前进,就总有到达目的地的一天啊!
总之,继续努力就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