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这个词一吐出来就觉得头痛!
不知不觉已经寒窗苦读十二年,在步入了大学的殿堂之后,记忆里的书都已经逐渐消失殆尽,多少曾经烂熟于心的典故如今已经纷纷混为一谈。
说来惭愧,小生自母胎以来,除教科书外,读的书的总数真是屈指可数,大多是道听途说,听到的典故啥的不懂的便查阅下,百度了解了解。
渐渐发现自己是那么的无知,似乎又觉自己受到排挤,与人聊天总是不能一鼓作气聊到底,因为越来越深的文化底蕴毫无疑问将我虐的体无完肤。
不知什么时候起,自己开始决定要改变,决定去看书,于是先从小说来培养兴趣。之前呢,家里的书倒不少,都是祖父和父亲给我准备的国学书籍,可小时候哪看得进去那些高远深奥的书籍,还因此对书籍产生了抵触,因此很久都没看过什么书,相反,歌曲倒是听了不少。
如今还在看着余秋雨先生的文化苦旅,鲁迅先生的阿Q正传(都还才看了一点点),还在网上看着大佬写的公众号(写诗的,写故事的,写小说的这些应有尽有,就如同大杂烩一般)
对比了下发现听了那么多的歌也不算是全白听了,因为不论是哪种歌似乎都是与文章相似想通的,听着歌就如同读着书一样,只不过是一个用鼻子接受讯息,另一个用眼睛而已。后来还是发现读书略胜一筹,因为读书能静心,还能引人深思。
不行不行,感觉要跑题啦(手动尴尬),算了,还是就这样任性的写下去吧!
我觉得自己没文化于是逼迫着自己开始读书,我想要通过写作来赚取稿费减轻家里的负担,可无奈文笔极差,惨不忍睹,于是才出此下策,长长见识,这一切成为了我读书的动力,本来是有目的性的去读书,可后来慢慢觉得读书带给我的远不止这些。
它不像与人交流,不会与你争吵,一切的思想与对话都来源于你自己,它不会惹你心烦,从来带给你的都是满怀欣喜!
它又像与人交流,只不过与你交流的必然是一个博学广识的渊博学者,给你雨露让你焕然新生。
后来又在知乎上看见了“读书到底有什么用?”不免有许多大佬来回答,但大约是说读书人与未读书之人的对比,明显读书人眼界比未读书之人开阔许多,某大佬写到“世界原本是扁平的,所有一切都是代号。可当我们看书阅读,知道了这朵花背后的花海有着几千年的历史,这滴水背后凝聚着汪洋大海。海里有亿万无穷的游鱼和探险者的残骸。这个世界将不再是冰冷的扁平的代号,他有了宽度,有了深度,有了温度也有了表情。”
如今大家在这个浮躁繁华的世界中变得恍恍惚惚,相比较而言,那种没有思考和视觉冲击类的APP,手机游戏,抖音等一类软件反而比较吃香,但是如果你在忙中抽闲花些时间来看书真的思维很清晰很多,无论什么灵感,爆发频率也会增加不少。
偶尔看到北大教授陈平原先生写的一段话:如果你半夜醒来发现自己已经好长时间没读书,而且没有任何负罪感的时候,你就必须知道,你已经堕落了。不是说书本本身特了不起,而是读书这个行为意味着你没有完全认同于这个现世与现实,你还有追求,还在奋斗,你还有不满,你还在寻你找另一种可能性,另一种生活方式。
总之跑题也已经跑的很远了,干脆让它撒了欢的驰骋吧!
我到现在投了许多稿子一个也没选中(不得不说确实打击了我的自信心,自己写的公众号也一直处在水深火热之中。。。)不过这也更让我意识到了读书的重要性,当然学专业就是要有针对性的读书,但是如果不是读专业书建议你都涉猎,这也是所谓的博学。
我似乎已经成为了那个命中缺书的人吧,无书不欢,不过看书还是看的很慢(没事啦,我还很年轻啊),之后我一定会成为那个写稿子写到手抽筋的人,到处都有人找我约稿,想想都鸡冻的都睡不着觉 哈哈哈!
好吧回归正题,读书是为了什么?这个问题我也回答不上来,不妨大家广泛评论,让我也好见见世面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