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师: 牟娟
地点: 国风北京 娃娃馆
连续两个周末听牟老师讲课,如何提升亲子关系品质,和婴幼儿人际回应模式的形成与发展,收益匪浅,感谢!
最重要的一句话,记在前面
面对自己的问题,孩子的问题都是大人的问题
依恋
孩子对妈妈的依恋关系,分为三种:
A 回避。隐忍,孩子不表达自己的想法,隐藏自己的情绪。对父母的要求置之不理,当作没看到, 或者顺从父母的要求,虽然自己不愿意
B 安全。表达需求,互相协商。,孩子表达自己的想法,跟父母沟通,双方达成的共识。
C 矛盾。控制,坚决要求别人满足自己的需要。孩子控制父母,完全实现自己的想法。通过示弱或者夸张的大闹来实现。示弱:模仿小宝宝说话的声音啊,或者小宝宝的行为,引起父母的同情,达成自己的想法;示强:大哭,大闹,抓爸爸妈妈等等,让父母完全顺从自己的想法。有些时候是假哭。
很多孩子是复杂型的... B占多数,少量A C OK, 但是单纯的A ,单纯的C,或者A +C,就需要引起重视了。
TCI ICI 学习:
牟老师 带着大家一起看了拍摄的几段TCI视频。
1.
某某视频里,妈妈陪着三岁的儿子玩儿,宝宝玩儿一个车,妈妈捡起来另外一个车跟宝宝对话. 妈妈一直在跟宝宝说话,跟宝宝笑。
宝宝离开了沙堆,去玩儿别的,妈妈坐在那里,眼睛一直注视着宝宝.
在老师讲解之前,感觉这个妈妈好有耐心,一直在跟孩子交流,陪着孩子玩儿,眼睛一直注视着孩子.确实是,这是一个超级爱自己孩子的妈妈和一个很开朗和阳光的三岁宝宝,生活中妈妈全身心投入到孩子身上,见不得孩子一点点儿难过。(已经征得妈妈允许在简书记录,感谢分享)
听着牟老师讲解,发现中间的问题:
问题1,全程妈妈的胳膊在胸前交叉或者闭锁在身侧。妈妈的这种身体语言表示我封闭我自己,不想打开,不想跟孩子沟通。
根据和妈妈的沟通,其实这个妈妈是很想跟孩子沟通的, 不知道自己的身体表达了闭锁的信息,这完全是无意识的.
问题2,孩子玩儿自己的汽车,妈妈拿起另外一个跟孩子交流。这样孩子的注意力被转移,并且对妈妈拿起来的汽车不是很感兴趣。这样达不到妈妈和孩子的共鸣。
更好一点儿的做法是,妈妈也去关注孩子手里的汽车,比如问一下他手里的汽车是做什么的?什么颜色的?可以跟着孩子的回答,聊下去。
问题3, 孩子在离开沙堆玩儿别的之后,妈妈依然坐在原处,看着孩子。
更好的做法,妈妈跟着孩子移动,关注他新的玩儿的东西,有效的参与进去。
认识自己的身体语言,老是抱着胳膊,胸前交叉,这样潜意识里是封闭自己,不想跟孩子沟通,孩子更多的会远离你。
想想自己,是有些时候跟孩子玩到一起去了, 还有很多时候完全是大雨自己在那儿玩儿,妈妈就看会手机,或者玩儿会游戏,大雨会过来说,妈妈看我厉害吗?妈妈不看手机了,妈妈陪我。好惭愧~~~ 拿出自己大部分的时间陪伴孩子,小部分的时间自己玩儿吧。
从身体和心理,都打开自己,听孩子的声音,感受孩子的想法;跟着孩子的兴趣互动,不老是跟孩子说这样那样,听孩子的指挥这样那样;以孩子为中心,孩子去哪儿,我去哪里;
孩子的信号
大宝宝学小宝宝的声音说话,表示唤起养育行为
露肚子,臣服的信号
露脖子,完全听你的。
咳嗽,情绪的挤压。
孩子太乖,可能大人太强势
孩子夸张哭,可能大人反应太迟钝
~~引用牟老师朋友圈的介绍
娃娃馆公益讲座《如何提高亲子关系品质》中,通过几个真实的亲子互动视频解析(这些视频都是普通家庭的亲子互动视频),让大家看见在亲子互动中,成人无意识中的一些细微的动作是如何对孩子产生影响的,大家都很震惊:如果不是在视频中捕捉到,或许这些细微的动作视频中的父母这一生也不会意识到,改善也就无法说起,但却已经深深印刻在孩子幼小的心灵里,对依恋关系产生重大影响!欧美发达国家在普通亲子对中,孩子处在高危心理发展风险环境的比例是25%~30%,我们有很多家庭都存在老人、保姆看护等现象,比例只会更高!感恩几个提供视频分享的家庭,您们的无私贡献帮助到了更多的父母~亲子关系品质提升,从看见真实的自己和孩子开始!
周六父母工坊《婴幼儿人际回应模式的形成与发展》回放~从婴儿期、幼儿期、学龄期、青少年期到成年期,从主要照顾者的不同教养方式上看到孩子采用的不同应对策略、从亲子互动中母亲细微的身体语言中看见孩子复杂纠结的应对。
~~~~·以下是大雨流水账.....
自我心得:更多的跟孩子沟通,把孩子当成一个“人”来尊重。孩子说的合理的,遵从他,孩子要求的危险的跨越了边界的,明确的拒绝他,这样孩子才有沟通的意愿,才知道 表达自己的想法,跟父母沟通是有作用的。
自我反省:在自己很累的时候,常常对孩子耐心不够, 直接会跟娃说,妈妈现在很累,这个事情是你必须做的,要么你表现好乖乖的做,Candy day有糖吃,要么妈妈就会强制你了。
自我感觉,我家的大雨宝宝 B多一些,A和C并存。 他现在经常讨价还价,探测妈妈的底线。
比如 他提出需求 要吃葡萄干,妈妈给大雨两个(妈妈的底线一般是3~5个),大雨说要好多多,妈妈说好多多不可以,可以再给一个,大雨说 今天大雨表现好,要三个五个,(大雨现在认识一个两个,然后是三个五个,然后是好多多), 这个时候他的需求也从好多多让步到三个五个, 妈妈再给两个,大雨很开心,妈妈也能接受。
有时候妈妈会问大雨,可以给妈妈一个尝尝吗? 如果大雨手里有5个,一般不同意,妈妈就问可以闻闻吗,大雨给妈妈闻闻葡萄干,有时候可能看到妈妈特别想吃也会给妈妈一个。 如果大雨手里有好多多,一般是他的手掌一把,就会很大方的给妈妈一个尝尝,同时会主动的说 给姥爷一个,给姥姥一个,给爸爸一个。
前一段时间,大雨感冒了需要吃特别苦的中药,妈妈每次吃药前都让大雨自己抓一把葡萄干,吃一个,喝一口。大雨很主动的去吃药,妈妈也很清楚他能够乖乖的吃药,完全是为了吃葡萄干。不知道对还是不对... 跟朋友讨论,有人认为 吃药不是一个常规的必须做的事情,药很苦确实很难吃,通过葡萄干吸引,让孩子吃药OK.
记得有朋友说过一个例子,她家娃吃药的时候,奶奶拿着葡萄干说给宝宝吃,宝宝张开嘴,就强制把药灌进去...但是不给葡萄干,感觉这样不好,在用自己的力量去欺骗孩子。
设定界限,不能由着孩子无限制的扩大自己的边界。父母一定要认清自己可以接受的边界。这个边界如果已经设定了,比较难改回来。边界清晰了,很多事情就容易了。当然是正常情况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