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开最初任职的小学已经有十几年了,第一届的学生们大概都已成人甚至也为人父母了吧,虽然离开教育岗位已多年,每每听到学校教育种种不太乐观的现象,心中那一丝丝无可名状的情愫便如那吸烟者吐出的烟雾般,飘飘然缭绕一身,看得见却摸不着。从小就被大家认为自己的性情适合做个老师的我,怎么也不会料到自己竟然对学校教育失望到离得开。刚刚入职那些日子,村里的长者都说你们家因为你翻身了,我听得茫然,代际的社会认知差距明显,如今回望,倒是有些某种程度上的认同,翻身是没说错,只是翻了又翻,已忘了到底是几翻。唯一值得庆幸的是我还苟且偷生地活着,同期的教师朋友问我有没有后悔过,我笑了笑,我想说你头上那青丝就是答案吧,人以此为自己的荣耀也是需要被得到尊重的,用句调侃的话来说:地球人能活到今天,没有功劳也有苦劳啊……
记得在职的那年,我教四年级语文兼班主任,我试过对学生用全然接纳的教学态度,去接纳每个差生,那些差生上课活跃却不捣蛋,也不拖欠作业,但相对耗费自己的注意力,绝对是耗神耗油的活,课多的话有时是吃不消的,身体会不舒服,容易产生诸如消化不良,伤风感冒……等等,后来跟我搭档的是个中年妇女,她是学校的副主任,釆用的是用老旧的骂罚打一条龙服务的教学模式,每天对学生的都是一张严肃的面俱脸,仿佛这班上的每一个人都欠了她钱似的,迅速地把学生吓回了有点逼仄的书桌底下,长此以往我也就回天乏力了,因为我不打骂,也很少罚,完了搭档以一种过来人的口吻时不时来提醒我说这样不严格是不行的,搞不好班风会很差……
我教语文没有标准答案,工作认真起来,时间一天当两天用都怕不够用,搭档教数学,在我看来是1+1就是等于2,改个作业和试卷都节奏快一倍不止,上课更是秋风扫落叶讲完算数算日子,不会的就骂罚打过一遍流水线,那时大部分教师都是这惯用的模式在施教,成绩也没好到哪里去,优生是优生,差生还是差生。主要是校领导看得见摸得着你很严格严肃认真的样子大家也就都放心了,那时候的状况就是如此。
做老师不算难,要做好老师却很不容易,到我有了孩子,我要对孩子们说:你要认得出好老师,她太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