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午正准备吃饭,意外地接到一个语音电话。两年前为我治病的苏州中医院的骨科主任打过来,问我,能不能过去一趟?很是诧异。
两年前,腰椎间盘突出的固疾急性发作,几乎瘫在床上,生活无法自理。又因自身的原因,无法即时动手术。在本地骨科医生的建议下,老公用担架车推着我,辗转找到苏州中医院骨科主任姜宏医生处,进行保守治疗。治疗手段仅仅是每天喝中药。对此我不以为然。
对于中医,向来褒贬不一,我也同样存怀疑的态度。我不信光喝中药,就能把我的腰椎间盘突出物给吃没了。但因为无法手术,不得已而为之。同为中国人,老公对中医中药似乎更有信心。一开始,他便是这种治疗方式的坚定支持者。
我几乎是被他押送着,两个星期一趟,往返奔波在家和医院的路上。整整一年多,仅有一次,老公由于发烧没能陪我去看病,我独自一人驾车去苏州中医院。至于,早晚两顿的汤药,老公比管我一日三餐管得还要严。中药该浸泡多长时间,熬煮多长时间,喝多少量,在他那里都有一个度。多了少了,我都会挨骂。
最初的效果真的是微乎其微。中药的苦,也让我失去耐心。喝了两三个月中药,恢复的程度离我的期望值很远。而我的身体已具备动手术的条件,我便叨叨着埋怨老公不让我动手术——我依然对这种治疗手段持怀疑态度。姜医生就是在我这种不信任的、怀疑的目光及语气中,一次一次地为我诊断,调整药方。
治疗一年多,不仅对我,对任何一个患者,都从来没见过姜医生不耐烦或者提高嗓门的时候。好些个老年患者,又不信任,又罗嗦,同一个问题,反复地问无数遍。我在旁听着都有些上火。姜医生却始终面带微笑,好言好语,一再解释。
治疗一年多后,姜医生终于说“以后你不用来了”。这话就像是特赦令,我终于不用吃中药了!这一年多,我头发根里似乎都冒着中药味。
如今距离姜医生说这句话又过去一年多了。我不仅行走自如,也能帮着老公做上下力的活。虽说不能恢复到十多年前不得病的程度,但躲过了一刀,且与正常人无异,这或许便是姜医生中医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的成功案例吧。
姜医生打电话来,有电视台来对他做一个访谈,我作为他一个成功案例的患者,希望我能接受一下采访。跟老公商量了一下,觉得这个忙是一定要帮的。至少我确确实实是治愈了。有个医学名词叫“临床治愈”。
“临床治愈,就是各种症状已经消失了,疾病本身已经不再影响病人的日常生活了,经过治疗已经很明显地改善了病人的生存质量,但是疾病本身并没有治愈,但是也不需要过度治疗了”。
我便是属于这类情况,虽然突出物还存在那么一点,但比最初小了不是一点两点,且不影响我的日常生活,这便是治愈了。不仅没受多大的痛苦,费用也少,恢复的程度也理想。所以很感激姜医生,对他的这个要求,我很热烈地响应。因为立等我,所以中饭都来不及吃,驱车四五十公里,赶到了苏州中医院。
因为匆忙也没有多想。当摄像机对着我的时候,才想起自己没打扮。穿着家常的衣服,素着一张脸。电视机里应该不会出现我的脸吧,不然太对不起观众了。
采访仅五六分钟。当然我仅仅是一个配角,一个“某某女士”的患者而已,所以也不怕说错话。实话实说,电视台自有后期制作把不该出现的话剪了。
采访之前姜医生问我吃过饭没有,我老老实实地回答,没吃。不过我带了馒头。采访完后,姜医生端给我一碗面,说是给我买的。可我一看菜色,就知道这是姜医生自己的午饭。先前来看病,每到中午,姜医生总是挤不出时间吃午饭,因为门口还有好多患者候诊。便让科室里的实习生去食堂买一份素交面。几乎每次都一样,没有出现过第二种吃食。那碗素交面也难以囫囵吃完,只能在一个接一个进来的患者间隙吃上一口,一碗面能吃上好久。
吃了半碗面,告辞时,姜医生非要给我汽油钱。这我怎么能收呢。要论钱的话,先前看病没号的时候一直是加号的。正常的挂号费用与加号,其间的差价是加号的N倍,我已经占了天大的便宜。这些加号,便是姜医生一边吃着素交面,一边看完的号。这些号占用的是他吃饭休息的时间。
金杯银杯不如人的口碑。姜医生的医德医术,使我乐意跑上这么一趟。虽然被采访的时间只有五六分钟,到时候出现的镜头或许只有那么一闪,而我奔波往返却花了两个小时。但我很乐意为姜医生的宣传出把力,为中医文化发个声,以此表示对姜医生的感谢,对中医的感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