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著名教育公众号“今日教育传媒”及“萍语文”相继提出,为了孩子将来应该禁制使用手机的观点。作为具有强大影响力的两个教育媒体(其中“萍语文”的主笔据说更是在职教师),竟堂而皇之提出如此不负责任的论调,令人遗憾。
“萍语文”一如既往用散文诗化的语言,略带忧伤地把孩子不愿意阅读,不愿意上课,不愿意思考,不愿意交流的原因归结于手机。“今日教育传媒”更是以耸人听闻的“如果想毁掉一个孩子,就给他一部手机”为题罗列了手机的十大罪状(为什么数落罪状的时候总是十个?)。
他说,手机导致成绩直线下滑,因为有手机,孩子就一定会想时时玩弄,根本不会听讲。
他说,手机软件可以迅速方便搜出试题答案,所以有的学生就通过手机作弊。
他说,青少年因为正处在成长的关键期,所以比成年人更容易受到手机色情的诱惑。
他说,长时间玩手机,孩子会忘掉周边的生活,甚至影响健康。
他说,手机导致近视。
他说,手机可以收发短信,看小说,玩游戏,所以干扰他人。
他说,使用手机的时间多,所以和亲人交流的时间少。
他说,因为手机可以建群,所以极易打群架,而且容易结交男女朋友。
他说,因为羡慕别人有手机,就要攀比,甚至采用不正当手段购买。
他说,因为成年人都把控不了手机,所有会毁了孩子的一生。
于是,他非常轻易的得出了一个结论:远离手机,成就辉煌人生。
确实,近年来不论是学校还是教师甚至家长都到了谈手机色变的地步,唯恐避之不及。几乎所有学校都出台了禁制学生把手机带入校园的规定。似乎学生沉沦的罪魁祸首非手机莫属。可这种论调我为什么感到很是熟悉。
大概是我读书的那个年代,中国的互联网刚开走上高速发展的轨道,那时淘宝、支付宝还有微信都还只存在于设计师的某个梦中。教育界却刮起了一场抵制网络的狂风,普遍认为网络把色情、暴力、三观不正的东西传播给了学生。为了学生的健康发展,必须禁止学生使用网络,否则后果不堪设想。如今,早已经没有人再提这个话题。随后,一些地方的学校在春游过程中发生了安全事故,教育委员会随即叫停了各个学校的春游,直到近年才有松动的迹象。再后来,广东一名学生因为在长跑的时候猝死,于是多个省份禁止把长跑作为体育课的必修项目,一直持续到今天。从这一系列事件,我们可以轻易的整理出一条思路——畏惧什么就禁止什么。如今,又轮到了手机。我有时候再想,如果我们的环保事业有这种决心,早就是天蓝水碧,何苦还需一遍遍振臂高呼?
更有意思的是,绝大多数人对于这种论调一定会不遗余力的点赞,传播。,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有必有进行一番反驳。
手机就一定会导致成绩下滑?没有手机是否孩子的成绩就能够上升?孩子上课不听讲就只是因为手机?
手机方便就导致有的学生作弊。那么没有手机学生就不会作弊了?
青少年比成年人更容易受到色情诱惑,能够支持这个结论的依据在何处?有调查研究吗?
玩手机就会忘掉周边的生活,甚至影响健康。那么看电视会不会,上网会不会,玩游戏会不会?
手机导致近视,近视的唯一原因就是手机吗?遗传算不算?
手机可以收发短信,看小说,玩游戏和干扰人真的有必然的联系?
使用手机的时间多,和亲人的交流就少?为什么二十年前,我也听到有专家呼吁孩子和家长的交流太少?
因为手机可以建群就必然导致打群架?必然导致谈恋爱?
因为羡慕别人,孩子就一定要通过不正当的手段去买手机?
因为成年人都控制不了手机,所有就一定会毁了孩子?
所以,远离了手机,就一定能够成就辉煌人生?
很明显,原文中的理由,不论是从逻辑上看,还是从事实依据上来看,都不足以支撑起它的观点。它几乎所有的理由和论证都是错误的。这样的文章有什么现实意义?或许,它只是替很多家长和教育工作者说出了心中的话。所以,多数人宁愿去相信,而不愿意去思考。
如果静下心想想,任何人都不能否认手机给生活带来的巨大方便和改变。这种改变是把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好,而不是更坏。为什么我们不能给孩子一部手机,然后教他在有疑问又无法获得解答的时候如何去查询收集整理资料;为什么我们不能以身作则不要时时刻刻使用手机,而让孩子学会如何控制;为什么我们不能和孩子一起去使用手机去发现,去拍摄这个世界的美好;为什么我们不能和孩子一起学习编程,来了解手机背后的精彩?……手机除了是沟通工具,娱乐工具,手机其实也可以是学习工具。多少成年人已经在通过手机进行各种各样的学习,为什么孩子就不能。事实上现代科技能够极大程度的提高我们学习工作的效率,而不论是反对孩子使用手机的还是支持的都无一例外享受着这种便利。
粗暴的禁制孩子使用手机,更多的是成年人对孩子的不用心,是教育机构对学生管理的逃避。就像当年试图禁网,现在却无处不在了;禁止春游,现在又逐渐开放了;禁止长跑,现在学生的身体素质普遍下降(没有数据,个人感受)。禁止手机,是想培养完全脱离时代的人吗?或者只是自己为了容易管理!
想象一下,是被迫远离手机还是学会控制欲望,哪个更能够成就辉煌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