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妇人,丈夫出征在外,自己在家日思夜想。为了排遣这种思念的心情,为了使自己感觉和丈夫更亲近一些,于是就到野外去采卷耳。
因为野外没有房屋的阻挡,可以一眼望到那遥远的地方,而那遥远的地方,就有她丈夫的踪影……
卷耳
采采卷耳,不盈顷筐。嗟我怀人,寘彼周行。
陟彼崔嵬,我马虺隤。我姑酌彼金罍。维以不永怀。
陟彼高岗,我马玄黄。我姑酌彼兕觥。维以不永伤。
陟彼砠矣,我马瘏矣!我仆痡矣,云何吁矣!
『译意』
采了又采的采卷耳,采了半天还没装满一只浅浅的斜口筐。唉!因为我一心思念着我出门在外的人儿呀,干脆就把筐子放在路边不采了。
这位妇人想象着她那远行的人儿,现在正攀登那崔嵬的高山,他一定已人疲马乏,无限感慨地说:“我的马儿已累病啦,我也只好用金罍自饮,以酒浇愁,希望不至于老是想念家人,得到暂时的解脱吧!”
他又登上那高高的山岗,遥望故乡说:“我的马儿已累得毛色枯黄了,我只好用牛角杯喝喝酒,得到暂时的舒解,不至于为长久的想家而忧伤呀!”
他又爬上那高高的土山,很失望地说:“我的马儿病倒啦,我的仆人也累坏啦,但关山万里,极目远望,哪儿是我的家乡呢?唉!只有徒叹奈何了!”
『解析』
卷耳,又名苍耳。是一年生的一种草,茎和叶都有细毛,叶作长卵形,嫩叶可吃。
这首写妇人怀念丈夫的小诗,以卷耳一个自然界的小植物写起。《诗经》里面,常常用到这种文学的写作技巧,不必将自己的感情通通抒写出来,用旁的事物,烘云托月,恰到好处。
第一章里,采了又采采卷耳,斜口筐仍然不满,那是妇人并没有把心用在采卷耳身上呢!她来野外的目的自己清楚,采卷耳只是一个借口罢了。她是没有采卷耳的心情啊!在这里只说她无心工作,不必说她如何相思,我们也对她的相思之苦体会深刻了。
唐人张仲素的《春闺思》:“袅袅城边柳,青青陌上桑。提笼忘采叶,昨夜梦渔阳。”就是从这《卷耳》诗变化而来的。
《卷耳》中的妇人为什么把筐子放在大路上呢?因为当时他的丈夫就是从这道路上离开的,在大路的尽头,有丈夫的踪影。这条路,连接了两颗寂寞的心,也沟通了二人的相思之情。
于是,下面三章,都是这位妇人,想象她的征夫在外的生活,他爬山越岭,思念家人的情形。正当他的妻子徘徊路边,荡气回肠的时候,也是他策马盘旋,爬山越岭的深刻。两地相应,虽然处境不同,思念的感情却是相通的。而最后一章,连用四个“矣”字,更表达出无限感慨,无可奈何的忧思情节。
这首诗,第一章站在妇人的角度来写,后面的又以丈夫的立场往下延展,两相呼应,将二人的心意紧紧相连,可见在千年前的古时,我们的文学就已达到出神入化的地步。明明是妇人在想念丈夫,着墨更多的却是对丈夫思家的描写,最大限度的烘托出妇人思君之切,这在文学写作上是一大技巧。
唐代杜甫的《月夜》诗,“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杜甫在长安想念妻儿,却偏说他的妻子正在家中独自望月想念他。
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是王维在想念他的兄弟,却说他的兄弟在登高插茱萸时发觉少了他而思念他。
宋代词人柳永的《八声甘州》,“想佳人妆楼颙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也是着墨于对方对他的思念之情。
由此可见,自《诗经》以来,无数代的后人受它的熏陶和影响,于不知不觉间创作出太多与其有异曲同工之妙的作品。
说回《卷耳》这首诗,它是《诗经》中单纯的赋体,也就是说,平铺直叙,只写妇人对丈夫的思念,写她一人的事,不像兴诗那样用其他的物事来做比喻。
通过《卷耳》这首诗,我们可以对古时候的爱情有所深入的认识。都说以前人们的思想固封,婚姻都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夫妻之间在我们的想象当中也就没有多么深刻的感情。而在这里,我们不得不将自己之前的看法大作改观了。
每一个时代都有属于他们的爱情故事,或许你我不能很明了其中的奥妙,但身在其中的人儿却是感受深刻呢!就如这个思君的妇人,她思念丈夫的情感波澜也许只有她、他的丈夫、他们的那个时代所能透彻地懂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