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拆解目标,两年修完四年课程
1987年,雷军考上了武汉大学计算机系,在图书馆看的一本书《硅谷之火》点燃了他一生的梦想——要办一家伟大的公司。对于当时还是大一是新生的雷军来说如何实现是毫无头绪,所以他决定先把书读好。为此他立下了一个很夸张的人生目标:两年修完四年的课程。为了做好学习规划,他跑到大三、大四的宿舍挨个敲门,听学长们把大学的课程都讲了一遍,了解课程的难易,先后上的问题,听完之后他对大学的学习规划都非常清晰了。这次的经历也让他明白,遇到问题,第一时间找个懂的人问问。很多人觉得,自己遇到的问题,只能自己琢磨、自己搞定。实际上,无论你遇到什么问题,别人可能都遇到过,都解决了,甚至都有标准答案,你只要找人问问就可以。由于要学两倍的课程,自学就很重要。当时雷军也遇到了数学系专业课的难题,经常遇到看不懂的地方卡壳很久,只能硬着头皮往下读。但后来他发现,知识不全是线性的,大部分是网状的,前面的看不懂不影响后面的学习,反而后面的学会了可以帮助前面的理解。
这段经历让他明白,光靠学校的学习的知识是远远不够的,要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终身学习就是靠自学。
2. 下苦功夫,成为优秀的程序员
当时学校的电脑设备有限,为了写好程序,雷军只要有空就去机房门口去排队,如果有人不来就可以捡漏用别人的电脑。实在没有电脑就站旁边看,遇到不会的给别人指点。上机时间有限,雷军就每次上机前会提前写好代码;要提升效率,他就把键盘拓印下来,贴在课桌上敲桌子练键盘;他对自己的要求也很严格,把教材里的程序拿出来写,要求写的和教材示范程序一样。办法总比困难多,正因为下了苦功夫,他大二写的Pascal作业被老师编入了教材,当时写的一个工具汇编代码(DOS平台上的一个内存管理工具)在30多年后仍有人在讨论。
3. 敢想敢干,发表论文没那么难
对于当时还是本科生的雷军来说,发论文还是相当困难的,而且雷军的目标还是一级学报。为此,他请教了老师张德向教授。当时国内刚刚经历了计算机病毒的第一次爆发,雷军自己花了很多时间琢磨,还写了一款杀毒软件,老师于是建议他把之前研究计算机病毒的思考整理成论文寄给学报。虽然心里没底,但他还是照做了,没想到过了半年就收到了回信被录用了。之后他又寄给了当时的第三届全国青年计算机学术会议投稿,又录用了。这的经历让他明白,那些看起来很了不起的目标,试一试,也许没那么难。年轻人要有年轻人的魄力,敢想敢干最重要。有梦想后不要停留在大脑层面,要转化为现实,把梦想拆解成一个又一个的目标,然后竭尽全力去完成,把各种各样的不可能变成可能。
正如雷军在演讲中所说:“在时代变迁的洪流中,唯有脚踏实地地成长,才有足够的自信、勇气与决心,去迎接所有未知的挑战。也只有脚踏实地的成长,才能让内心的充实,眼里有光,时时刻刻充满力量。人生是一场马拉松,一时的成败得失都不是那么重要。所有的人生难题,都将在成长中找到答案。”愿我们企业家们也有脚踏实地学习的勇气和决心,坚定走出思维的舒适区,着眼未来,步履坚定,在每一次的认知突围中为自己、为企业获得成长的新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