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干部是党和国家事业的中坚力量。干部敢于担当作为,既是政治品格,也是从政本分。新征程上,加强对干部的正向激励,充分调动广大干部干事创业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加强对干部全方位管理和经常性监督,防止和纠正干部不作为乱作为,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保证。
树牢正确选人“航向标”。“为政之要,莫先于用人。”常洗碗的人难免偶尔失手将碗打破,洗碗越多,失手打破碗的概率就越高,落埋怨、受责备的可能性就越大。组织部门作为干部的“娘家人”,必须要深入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旗帜鲜明地为敢于担当的干部撑腰鼓劲,让勇担当、敢作为蔚然成风。树立正确选人用人导向,坚持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的好干部标准,激发干事创业活力,努力营造“优秀者优先、吃苦者吃香、有为者有位”的干事创业氛围,引导广大党员干部锐意进取、敢闯敢干、敢于担当,为实现高质量发展奋力拼搏、建功立业。
撑起激励关怀“保护伞”。党委(党组)主要负责人要发挥“头雁效应”,履行好第一责任人职责。各级领导干部要发挥示范表率作用,一级带着一级干,一级做给一级看。对干部最大的激励是正确用人导向,用好一个人能激励一大片。要在选人用人上体现讲担当、重担当的鲜明导向,把敢不敢扛事、愿不愿做事、能不能干事作为识别干部、评判优劣、奖惩升降的重要标准,激励各级干部撸起袖子加油干。要注重发挥榜样的激励作用,让干部对照找差距、努力有方向,保护干部干事创业积极性。同时要做好关心关爱工作,时刻关注干部的身心健康,让广大干部安心、安身、安业,推动广大干部心情舒畅、充满信心,积极作为、敢于担当。
系好容错纠错“安全绳”。党员干部在工作中难免面临“进或退”“为或不为”的选择困境,只有在“可为”中敢于负责勇于担当,在“不可为”中守住底线不越红线,才能找准自己的位置,在工作中坚定方向、脚踏实地。党员干部要创新、要干事,难免会出现一些失误。对这样的干部,组织部门要及时走访慰问、谈心谈话,做好思想引导和心理疏导,切实为干部减压减负。同时要建立完善容错试错机制,把出于公心地闯与试,同盲目地闯与试、胡闯乱试区别开来,为勇于担当、敢闯敢试的干部撑腰鼓劲,为敢于担当负责者鼓劲助威,充分释放干部干事创业热情。用责任诠释奋斗,要树立好用人“风向标”,强化“机制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