丈夫晚上回家晚了,因为手机没电没来得及告诉妻子。回家以后,妻子板着脸直接对他说:
“你还知道回家?到哪里鬼混去了?”
丈夫本来他很想给妻子说抱歉的,但是听到妻子这样的语气,看到不善的脸色,又加上自己脾气也不算好,他冷冷地回了一句:“你管我呢?”
结果引发了一场家庭大战,一直闹到了丈母娘那里。
一个很重要的特点:没有好好说话。
换一个场景:丈夫晚归,妻子联系不上,内心担心焦虑。
丈夫回家后。妻子把指责换成:
“你到哪里去了,我打不通你电话,你也没跟我联系,我又害怕又担心。”
“啊,真不好意思,我手机没电,今天去的地方又没有充电的设备,所以我赶紧开车回来了,就是怕你担心……”
想象一下这种情况下,接下来的还会是争吵吗?
老话说:“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
开口说话的四种境界
第一种境界:开口就伤人
第二种境界:开口就烦人
第三种境界:开口就服人
第四种境界:开口就乐人
没有好好说话的原因
我们太把对方当“自己人”。人在社会上需要遵守很多的制约和规矩,回到家里,进入私人空间,一切都仿佛不再需要了。在这种自由放松的氛围下,我们经常会脱口而出很多蠢话、伤人的话,因为在潜意识里,我们认为对方是家人,是“不会离开的人”。
当我们习惯于把对方的行为和付出都当作理所当然,把不良沟通当作习惯的时候,无论从意识还是语言上都会缺乏动力去修正自己,会造成我们不能好好说话。
我们想要说服别人试图证明自己是对的,而对方是错误的。这是试图“控制”对方,对方自然就会出现了一些对抗的力量。冲突产生了。每个人对一件事情都有不同的意见,因为每个人的观点、态度都不一样,这是事实;所以呢,你不可以要求别人的想法和观点跟你一样。
很多事情,正确与错误并不重要,谁对谁错也不重要,重要的是——当我们放弃对错,放弃辩论的时候,宽容和爱在我们之间才能够流动,而自己也容易得到滋养。
爱要好好爱,话要好好说
1.不妨把他/她当外人。不管你的亲人跟你走过了多少个年头,也不管他/她对你有多体贴宽容,你内心始终要提醒自己——这一切都不是理所当然的。
首先就是像对待外人一样,耐心地听对方说话,好好沟通。这是看见并尊重对方的一个基础,也是一个从不过时的法宝。
2.分清事实和感受。现实生活中,很多人把事实和自己的主观感受混在一起,不能明确表达自己的需求,造成沟通不畅通,效果很差。区分事实和感受,明确表达自己的需求。
马歇尔·卢森堡博士的《非暴力沟通》一书中,曾经提出过四个原则。观察:我们彼此观察到什么?感受:我的感受如何,体会和表达感受?需求:说出哪些需求导致那样的感受?请求,为了改变局面,我的请求是什么?
3.不辩论,约定休战信号。生活中很多事情没有那么多对错需要区分,当你喋喋不休地想要争个输赢的时候,你需要去觉察自己,赶紧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并且迅速停止。这招可以借化解很多冲突,你们可以共同约定一些信号,来停止辩论,完成休战,以避免冲突。
好好说话,是家庭中的暖意,是职场中的名片,是社会的协奏曲,努力自我修炼,本着尊重、诚信的姿态学会倾听、与人沟通,生活自然会变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