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坐乱笔

  那是最好的时代,那是最坏的时代。那时大师辈出,那时战火纷飞。那时青年风华正茂,敢以日月换新天。那时的作品穿透纸背,诗词浪漫新颖。翻开《呼兰河传》,时代的味道扑面而来。

  团圆媳妇的故事最让人悲哀,鲜活的生命却在一系列愚昧至极的摧残后凋谢,清晰地映射出这里糟粕思想的流毒,以及流毒之下的一张张扭曲无知的面孔。

  冯歪嘴子的故事最让人感动,一个众人眼里不起眼的下等人,他和王大姑娘一直遭受着可怕的恶意,而他却不卑不亢的在恶意和厄运中努力生活着,只为找到一个属于自己的平凡位置。他的故事揭露出一批丑陋看客的嘴脸,和鲁迅先生的作品有异曲同工之处。

  呼兰河小城也许不只是呼兰河小城,它还能代表着那个年代里同样迷信、落后、闭塞的其他小城。

  穿过悠长岁月,穿过激扬文字。是谁在康桥河畔抖落情思,却不带走一片云彩。是谁以笔手术刀,清醒剖析国人病态精神。又是谁力排众议,大举推行白话文。

  当大着肚子的萧红跌倒在阴冷肮脏的夹板上,看着最后一轮开往重庆的逃生船开走时。我忽然想起小团圆媳妇在众目睽睽下,被脱光拿滚烫的开水驱鬼。我不知道她们经历着怎么的绝望。就像是阴天的大海上漂流着的孤舟,没有明天,没有希望,甚至一点微渺的光也不愿照进来。这个文学才女短暂的半生都在品尝苦难,都在书写苦难。仅有的温暖是童年的那朵愿意开花就开花的黄瓜吧,是外祖父长满厚茧的大掌吧。人一生要走多少路,才能找到归途;要经历多少个未知,才能回归最初。

  夜幕静默,教学楼里过节的班级喧嚣嘈杂。一人身处异乡,渐渐品来朱自清那句:热闹都是他们的,而我什么也没有的苦涩。以前不喜鲁迅的文章,觉得晦涩难懂。一日日冷眼看着身边的人事,方觉那一针见血的见地揭露着人性最真实的面目。从来如此,便对吗?所谓的正确不过是与大多数人相同罢了。你不与他人相同,你就是怪物异类。越长大,越觉得保持自我多么可贵难得。

  我常思考,文学可以带给我们什么呢?它可能不能立刻给我们物质上的东西,但隔着不同的时间空间,所有的一切依然能够引起精神的共鸣。面对各种疑难逆境,怀有自己的信仰,时刻保持清醒理智的思维,凡事有自己独立的思考。文字可以化为力量,长成骨子里的底气,帮助我们行走这人世间。河山依旧,那个时代因愚昧无知而孕育出的悲剧已鲜为人知,那个时代所残存的世俗冷暖却仍然有迹可循。作者的童年勾起了我许多童年记忆,只可惜大多早已淡去。当我试图捡起那些散落的记忆时,却发现一切已渐行渐远。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