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曾在拙作《凤院“烧炮”》里面写道:“如果连凤院这样的泱泱大村,都没有年味,那就是悲剧了。”幸运的是,凤院人一直在努力避免这种悲剧发生。至少,凤院村委以及凤院村欧阳氏理事会,一直在努力。
凤院是个超级大型古村,凤院欧阳氏是个超级大型望族。这里有个脱胎于旧时代的新组织——氏族理事会,协助村委更好地开展基层治理,重点协助保管族谱和祠堂楹联、监督祠堂修缮,接待官方或民间的参观调研和采访;协助接待和访问全国各地(主要是江西、湖南、珠三角地区)宗亲会、开展宗亲联谊;协助组织募捐、祭祖、敬老宴、春节联欢活动等,包括组织春节掷彩门(烧炮)。
事实上,每年春节,凤院村真正的年味,正是从村委以及欧阳氏理事会组织写春联、贴春联开始,一直持续到正月十三(举办敬老宴以及掷彩门那天)。
组织写春联、贴春联,一般是在春节前一周的周末,腊月廿三、廿四。前些年,一直是村委牵头,理事会欧阳冠锋、欧阳燕标等人具体负责,欧阳钿、欧阳献芳等老人带着一堆“古书”前来校对助阵。毛笔书法家欧阳树基,则成为关键人物,负责挥毫泼墨,为村里的门楼、祠堂(含祠堂木柱、石柱)、古巷等写对联。
今年,村委有幸把著名画家(兼书法家)欧阳锦也请了过来,帮忙写大字,写“福”字。他的强项始终在画画,写对联写长联并不如树基。但是既然村委开了口,他还是带着老伴一起过来共襄盛举,一口气写了五十多个“福”字。作为村里的“游子”,少小离家老大回的游子,叶落归根的游子,能够为村里做一点贡献,他高兴极了。
大殿里面,所有人都很高兴。欧阳树基也很高兴,尽管工作量很大,需要完成大约30副对联。但他全神贯注,乐此不疲。有人在踮起脚尖研究着《修祠记》碑文。有人已经开始悠闲自在地在下象棋。一打听,原来对弈双方就是凤院村象棋比赛的卫冕冠军欧阳志威,以及他的老对手——欧阳恒方。
这座“大殿”,就是云麓公祠的第二进,是村里最具人气、最具年味的大殿,没有之一。每年在这里举办的酒席宴会多达数十场,包括婚宴、满月酒和敬老宴等等。这里是凤院人的乡愁元素和集体记忆。就连凤院“烧炮”——掷彩门春节民俗活动,也都是在这座祠堂门口正对着的围面广场举办。
只可惜,因为疫情,这几年春节我们只能看见凤院人在祠堂里写春联、贴春联,却看不见凤院“烧炮”了。没了“烧炮”活动,凤院年味淡了许多,但还是有的。只要从古村的围面广场走过,一路看着各个祠堂和巷口新贴的对联、新挂的灯笼,年味还是有的。
为了让古村保持传统的年味,凤院村委以及凤院村欧阳氏理事会,一直都在努力。我由衷地向他们致敬。当然,我也期待他们为古村增添新鲜的年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