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 长(4)
下午,杨征再一次去五星矿厂。自己作为新来的“主事人”,尽早去和五星矿厂职工代表正式见个面,既是程式上的要求,也是化解五星矿厂问题的需要。杨征提前十分钟赶到了社区会议室。杨征时间观念极强,自己开会不允许别人迟到,和别人约的时间自己也决不会失信。约定的时间到了,职工代表一个也还未到。从这个局面杨征已经感受到了职工们对他的不在乎和不抱希望,越发预感到自己在这里开展工作的难度。
社区干部开始催人,于是职工们三三两两懒洋洋地踱进了会议室。先来的人也不看杨征,自顾自地开始闲谈。约摸等了二十多分钟,前后一共来了二三十人,先来的不耐烦了,叫道:“这会还开不开?”社区干部说其他的大概来不了了,可以开始了。杨征想,还没开始他们就已经极不耐烦,这个会的效果可想而知。杨征作了自我介绍,表达了对他们的关怀,接着问他们有些什么说的?没有一个人应声。等了一会,孟向东点了一个的名,要他先说。他耷拉着眼皮闷声说:“有什么好说的,我们要说的想说的都写成了几十页的材料,向上各级都交了,又先后好多次上访,说现话有什么意思?”在孟向东的一再要求下,职工们还是一个一个地开始说了,这几乎就是一个诉苦会和炮轰上级政府的泄愤会。杨征静静地听,一边认真地记录,边记录边划出他们说的要点。
好半天,他们终于发泄完了。杨征开始说。他再一次表达了对他们的关怀、感谢、慰问和同情,表示镇政府一定会高度重视他们的问题,积极向上汇报,并就他们说的要点进行了针对性的回复。中间出了个小插曲。杨征在针对性解答他们提出的问题时说了一句“你们多次去围市政府”,立马有一名大个子大嗓门的职工拍桌子发作了:“你是个什么人,还说我们‘围攻’市政府?”登时有两三名职工附和。其实杨征知道今天场合非比寻常,说话比平日更加小心,而且声音也大。他们特意加了个“攻”,性质立马就变了。这并不是没听清,而是故意为之。这显然已经是故意找茬,意在挑起事端,共同向杨征发难。同时也可以看出他们不同于普通群众的文化素质。从这个现象,杨征感觉到,职工中还存在一种情绪:不仅仅是对政府不抱希望,面是体现了他们对于包括镇政府在内的各级政府的强烈不满甚至是敌意。这是杨征参加工作以来开的第一个这种氛围的群众会。从这次会杨征愈发感到今后工作的艰难。不过杨征想,他们开口了,就是好事。
刚回到办公室,办公室王主任走进来说:“镇长,黑龙湾村支部书记打来电话请示,因为大果实蝇危害严重,几乎全部是虫果,防控工作难度太大,他们打算把全村的1500多亩柑桔树全部砍掉。”杨征闻言又是吃了一惊。全县柑桔大果实蝇日渐猖獗,杨征是知道的,没想到青云如此严重,远远超过了杨征原来工作的乡镇,看来这还不是一个村独有的,而是全镇共同的情况。
杨征不由得陷入了沉思:大果实蝇防控极为困难,传播极快。目前全县各界对于这个问题的看法也似乎有点纷乱。目前面临的形势是,面对这一令人心烦的病虫害似乎没有有效的方法,甚至很多人包括县柑桔办的人都说,防控要齐心协力、齐头并进,一块桔园不防治,旁边的桔园药就是白打的;同时,因为防控难度大,全县发生虫害的面积和程度都在日渐加深。尽管没有调研,杨征推测,大概青云镇的情况是全县柑桔主产乡镇中最为严重的。
杨征马上敏感地意识到,现在青云镇乃至全县的柑桔产业都已经到了一个十分重要的十字路口,即“生存”还是“毁灭”。凭着多年的农村工作经验,杨征意识到,这取决于一个真相——即大果实蝇的控防是否真的像人们认为的那样,一块桔园不防,周边的桔园都将毁灭。这种说法一时流传甚广,也很符合逻辑——因为大果实蝇是会飞的,不要说邻近的桔园了,再远的地方也能影响到。而如果这种说法成立,那么青云和全县的大果实蝇控防就只能延缓时间,柑桔产业终将毁灭。因为全县桔园那么多,桔农数量多情况也复杂,因打工举家外出或缺劳力的不在少数,不可能做到人人步伐一致长期坚持开展控防工作。
可杨征总觉得心里还有疑问,或者说觉得还有一丝希望,因为他已经听说本镇有个柑桔大户控防工作做得很好,年年依然高产丰收。不过这就有待于深入实际调研,才能得出可靠的结论。可自打报到以来,自己就像个消防队员,天天忙着“扑火”,焦头烂额,哪里有时间?杨征想,这事不能再拖,因为这关系着全镇大果实蝇控防工作的走向和柑桔产业的存亡。于是他要办公室回复黑龙湾村暂不要动,待他尽快安排时间调研后再定。
杨征刚想舒一口气,门口又进来了一个人,不光是一个人,还抱着什么物事。他进了办公室,也不说话,首先把东西放了下来,支好一看,原来是个三角架。接着他又把一架小型摄像机架好,并调整镜头对准杨征。杨征头一次见这种架势,一时有点回不过神来。这时这个老头说话了:“杨镇长,我是老钟,早就想来找你。”杨征见他这幅作派,心里有点不爽,指着他的行头冷着脸说:你把这个收起再说。老钟又要说话,杨征再一次指着摄像机坚定地说,今天你收起了我就同你谈。
僵持了一会,老钟终于妥协了。原来老钟是本镇的一名自由媒体人,喜欢写点东西,但更热衷于监督政府和领导,今天的做法是他惯常的作派。杨征想,来青云还真是开了眼界,在别的乡镇何曾有这样的人和事?不过随即他想到,在现在这种新形势下,群众的民主意识、监督意识都在日益增强,压是压不住的,躲也躲不开,不如索性敞开门欢迎他来监督,并尝试把他的力量引导到助力政府工作上来。他初步有了个点子,打算在以后的班子会上正式提出来交大家讨论。
第二天早上,杨征吃完早餐从食堂出来,远远地看到办公楼楼梯口站着一个人面对着他,走近一看,对方先伸出了手笑着说:“杨镇长,我早就听说你调来青云了,欢迎欢迎!知道你刚来肯定很忙,所以今天才来见你。”原来正是张闻名。只见他比前几年更显老了,不但黑瘦黑瘦,身子也更佝偻了,满脸皱纹随着笑容增加了弯度,每道沟都似乎藏着狡黠。杨征早就在奇怪张闻名怎么还没来向他“报到”,现在一看他这幅架势,倒似乎是青云镇政府干部欢迎自己前来报到一般,不禁觉得好笑。这时台阶下站着的一位老妇对他老伴说:“你看看人家,一来就和人领导握手,好有套路的,你怎么就不好好学学?”老头被老伴数落,显出一幅理亏可怜样。办公室小张连忙说,他们也是来找领导的。
杨征要小张先招呼那对夫妇,自己则带着张闻名去自己的办公室,心想,这张闻名迟来几天,顾及自己忙是假,挑个安静些的日子便于深入高效交流是真。而且人未到,先到县里“报到”,让县领导先通知自己,这先声夺人的“出场”路数和气势相对其他上访户就自有一番不同。看来这张闻名还真是名不虚传,自己得认真对付。进了办公室,张闻名小心地掏出一本材料。这些材料杨征以前在县委办时也见过,由于不直接管这个事,所以只是浏览了一遍,杨征想,这下可要认真研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