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四,公司的徐主-席去新乡,从南京乘动车到郑州,再从郑州火车站中转至新乡,走的正是我今年五月份时的线路。
当天下午,他给第二天也将动身去新乡的同事打来电话说:“千万别坐已买的郑州到新乡的那趟车,绿色铁皮车没空调,只在车顶上有个小风扇,人是不多,但大多热得赤-裸上身!”
主-席有没有赤裸上身不知道,但是我知道,他应该买橘红色车厢的空调快客。至少他从票价上就能识别出两种火车的差别:郑州到新乡,绿皮火车票价5元;橘红色车皮火车12元。
按主-席的年龄,对于绿皮火车的印象绝对是有的,因为,那是我们那个时代火车的标志颜色。
以前看电影,像贾樟柯的《站台》,里面的人物好奇地去追逐火车的情节,觉得很好笑。其实也能理解,比如江苏的苏北地区,过去是不通火车的,因此,有的人一辈子也没有亲眼见过火车,更别说乘坐火车了。
我第一次乘火车,还是在少年时由父亲领着去苏州。那是某一年的春节期间,从南京站登上南京至上海的绿皮车,一路摇摇晃晃,到苏州火车站将近四个小时的车程。外面的天气非常的寒冷,车厢内却很温暖。
我从小就有晕车的毛病(这个毛病在2003年以后就没有了),即使是从中华门汽车站乘郊区车去江宁的婆婆家,也要因晕车而呕吐。但是我乘坐火车却没有难受的感觉,因此,我认为,我适合坐火车,即使是在闷热的火车车厢内。
邻居章建听说我在春节时乘坐绿皮火车回“老家”很是羡慕。他告诉我,每次他跟父母回老家芜湖,在中华门火车站乘坐的都是闷罐子火车。
我不太清楚闷罐子火车内部究竟是啥样的,猜测可能整个车厢内没有窗户,像个罐头盒子;或者只有很小很小的窗户吧?
头一次乘坐卧铺是在1988年12月份,那是乘坐南京唯一一趟直达北京的66次绿皮列车。上世纪八十年代的时候,长途列车的卧铺老百姓很难买到。我能顺利地享受到卧铺,得益于加入到某部门召集的一个团队,代表江苏省去参加在北京召开的一个博览会。
进入到了上世纪九十年代,绿皮火车渐渐淡出了沪宁线,去北京的66次也换成了红皮车,直至现在的蓝皮车厢。再后来,沪宁线又跑起了双层列车,速度也一再提高。1997年国庆节,我带家人去苏州和吴江游玩,回来时买的那趟双层快车,从上海站出发到南京,中间只在苏州停靠。从苏州出发,直达南京,全程仅用了整整两个小时。这样快的速度,在过去我是难以想象的。
由于返回的车票紧张,我当时还买了一张商务车厢(相当于现在的一等车厢)的位子。这可是我第一次享受如此豪华的旅程!
再后来,动车、高铁相继出现了。快捷、舒适的乘车过程,让我现在已经习惯于乘坐这样的高速列车了。
再让我看到绿皮火车,那就全是怀旧之味了!
2013-08-21 20:41:52| 分类: 旅行杂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