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条前提假设涉及两方面内容,一方面是动机和情绪,另一方面是行为。
对于一个人的所做所为,如果能分成两个部分看待,就会有不一样的效果。
举个很多人都经历过的例子,我们很多人都活在别人家的孩子的阴影下,让我们感觉很不好。
如果我们认为父母的所做和所行一致,那么很容易就会得出以下结论,他们嫌弃我、喜欢别人家的孩子胜过我们等等。然后自然就等于在父母和我们之间划了一条线,认为我们是对立的,之后会心情低落、感到自尊受伤和他们吵架,最后和父母的关系就会走向恶性循环。
如果我们能把动机和情绪以及采取的行为分开,会怎么样呢?
我们能更容易接受父母的想法,从他们的角度出发来思考,想到他们之所以这样是为了我们好,能够这样思考就不会走向对立。
有了这个共同的基础之后,接下来就是要解决行为上的问题。因为动机和情绪没有问题,不代表行为没有问题。NLP四大支柱中有2条相关的叫内外亲和、行为弹性。既然父母的所做让我们感觉不舒服,说明外亲和受到了影响,既然如此就要用行为弹性来调整行为。
那么如何来调整呢?
首先可以试着和父母沟通,认可他们的动机和情绪,同时可以尝试让他们不要采取类似的行为,因为沟通的意义取决于对方的回应,站在他们的角度来说,我们感觉不舒服甚至顶撞他们,说明沟通没有达到效果,既然如此何不改变做法呢?重复旧的做法只会得到旧的结果,如果一而再再而三的重复,只会让亲子关系更为紧张。
其次要改变别人的行为很难,与其这样何不从改变自己做起呢。我们知道父母怼我们的主要原因无非是想让我们变得更好,于此同时我们变得更好对自己也是有好处的,最后我们变得更好可以影响身边的人,从三个角度看,这样是有百利而无一害的,因此这是我们要去努力的方向。
看到这里有的人会说,你说的简单,谁不想变好呢。说的没错,没有人会无缘无故的否定自己,除非是已经尝试过、努力过却依然没有结果才会下这样的结论。NLP有这一条前提假设叫别人能,我也能。科学证明现代人的智力水平差距并不大,导致我们任命的最主要原因是我们被现实打击、被失败打击的太多,因而根据过去的经验总结出了过去1次、2次、3次我都失败,因此未来我也会失败。
这个推理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破解,第一从NLP的角度来说,没有失败只有信息反馈。当我们找到失败的积极意义的时候,我们的思路就是趋向于解决问题,而不是安于现状。第二从推理本身来说,从特殊到到一般的推理我们称之为归纳论证,而像这样的从有限次数中总结出一般法则的叫不完全归纳推理。不完全归纳是一种或然推理,简单来说结论不一定是真的,典型的就是黑天鹅的案例。因为17世纪以前欧洲人见到的天鹅都是白色的,于是他们就认为天鹅只有白色,直到澳大利亚发现了黑天鹅,才证明这个结论是错误的。
当我们能够运用动机和情绪总不会错,只是行为没有效果而已解决心态上的问题之后,我们就能够更好的把焦点放在解决问题上去,而因为这个时代根本不缺方法,只要有心去寻找总会有适合你的一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