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火车去远方:人生中的第一个火车站新余站

人生第一次出远门是读小学的寒假,父亲带我去宜春走亲戚,是去参加一个表哥的婚礼。

九十年代初大部分人家都没有小汽车,那个时候出门最快的方式就是做长途汽车,从县城坐车到吉安市,再从市里坐车到新余市,这一段没有通火车,到现在也没有通。

当时吉安也没有火车,1996年京九线通车才有了火车,现在要坐火车去新余需要北上到丰城再南下樟树后西去,路程和时间要多很多。

新余站,位于新余市渝水区,是南昌局管辖的一等站,客运站场规模2台5线,始建于1936年,1937年随浙赣铁路通车而启用,原名新喻站,1958年改为现名新余站。

新余站和现在的高铁车站比起来就一个天一个地,任何一个县级站都比它大多了,上车前要去排队买票,大概是2元钱一张票,是那种硬卡纸的车票。


由于是第一次坐火车还是很兴奋的,什么都感到新鲜,车站还是那种一层的老式进站口,两边是钢制的架子,中间是通道。

进去了后就是一排排木制的候车椅子,候车室还是很高的,现在想这样会让人不是很压抑,哪怕是人很多的时候。

检票进站后需要到站台等车,那时候也没有电子显示屏,只能在车站工作人员的引导下到各个车厢位置等待。

列车来了是绿皮火车,前面车头还在冒蒸汽,汽笛声远远的就传了过来,车停稳后等车门打开,等上面的人下来。

上车需要登上3步台阶才能到车厢上,由于大部分都带来行李,上车还是很慢的,上车后找到自己的座位。

我们上的应该是一趟慢车,前面还是那种烧煤的机车头,车厢的座位就是硬板凳上蒙了一层PU皮,坐上去硬邦邦的。

过了一会呜呜的汽笛声响起,就是要开车了,车速并不快,怪不得“铁道游击队”里的人能追上火车,那时候火车更慢。

一路哐当哐当的车在不断前行,路上遇到火车相互还会拉响汽笛,呜呜的汽笛声现在是听不到了。


大家一上车就开始聊天,感觉火车上没有什么陌生感,大家一会儿都熟悉起来,天南海北的热聊,有人拿出花生瓜子招呼大家吃。

记忆中还有列车员提着一个大的水壶给送水过来,想喝水招呼一下就会给你续上,现在已经没有了。

途中还要经过分宜县火车站,时间一个多小时才能到宜春火车站,火车站在宜春的市区,不像现在一些高铁站动不动就离市区几十公里。

这么多年过去了,每次做梦坐火车都是这样的场景,蒸汽机车头的蒸汽和呜呜的汽笛声,绿皮火车厢,需要爬上爬下的台阶。

前些天坐绿皮车回家了一次,高铁到家的时间很不方便,还需要弯路,就选择了绿皮车,站台已经不需要爬上台阶了。

车头已经是电气化,也没有了机车头的白色的蒸汽,火车开过来也没有了汽笛声,感觉和当年的样子也差了很多。

卧铺车厢和当年差不多,都是上中下三层,唯一变化的是人已经不会聚在一起聊天,每个都抱着自己的手机看视频或打游戏。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到省城出差,返程时因最近的高铁票要三小时后,查了下火车时刻表,有一趟半小时内的火车硬座尚有余票。短短一段旅程,高铁...
    莫小微阅读 2,821评论 47 73
  • 哐当!哐当! 冒着蒸汽的绿皮火车缓缓地驶来,汽笛的轰鸣声一把将我们拉回了岁月的漩涡。 曾几何时,那个绿色的铁皮盒子...
    Ellenview阅读 1,133评论 0 8
  • 天渐渐热了,家中的窗户基本上都呈开启状态,这使得不远处的火车汽笛声和驶过铁轨时所发出的隆隆声轻易地入侵进来。当年住...
    凭栏听风阅读 641评论 2 6
  • 正值初夏时节,夕阳把大半个天空渲染得很是绚丽。俯瞰鹰厦铁路来舟站站场,一根根钢轨反射着淡淡的金属光泽,众多股道组成...
    鱼满舱阅读 1,372评论 0 2
  • 县里发通知下来,说有大领导要来,需要乡里的单位出一个接待员前往南方火车站接待,文献末还指明了,要是个女的。 ...
    黄杨不吃香菜阅读 539评论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