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写文是很快乐的,可以把内心所思所想抒发出来,也可以疏通内心的焦虑和痛苦,但在这个人人都想赚大钱的浮躁时代,很少有人能坚持初衷,一直写下去。
往往迫于生计压力,变成了有目的的写文,虽然也有不少人从中赚到了钱,但大多数走这条路的人也不见得很快乐。
《我如何成为一名畅销书作家》里有一句话说:“书店里面满是讨厌自己工作的人,顾客和店员都是。”
虽然这本书很多部分是虚构出来的,但这句话让我印象很深,因为我在现实生活中也看到了很多这样的人,包括我自己,常常面无表情的履行工作职责,看不到热情。
这件事有些人把它归类为职业倦怠,就是说,工作了很长时间的人,与工作的磨合期已过,也找不到任何新鲜感的时候,就会产生这种职业倦怠的乏力感。
可是为什么也有些人即便是工作很长时间,但只要提到工作就开始两眼发光,如同打了鸡血一般,无论何时何地,都会想马上开始工作呢?
那是因为职业发展要契合自己的性格特点,才会造就高职业满意度,高职业满意度的人,工作是让自己人生圆满的一种方式,工作充实了自己的人生,而不会像我们普通大众一样,满脸挂着嫌弃感。
回忆自己的青少年时期,青春期之前,我是一个很闹腾的人,整天就是写完作业,到处去玩,所以我妈都说我,一天到晚不晓得着家。
但青春期之后,因为身体开始发育,我突然就变了性格,仿佛吃了苹果的亚当夏娃,突然很安静、害羞、内向,开始喜欢一个人在家,逃避外界的一切人或物。
这种性格一直持续到成年,大学时,我却选择了适合活泼开朗的人学的外语,我以为那个学科很高大上,其实根本不适合自己。
我仍然记得毕业后,自己又回到学校当老师,第一次站在讲台上,战战兢兢的样子。
那曾经是我做梦也不愿梦到的场景,可它却真实的发生在我的每一天,所以从一开始的那一刻,我就不可能会喜欢我的工作。
老人经常教导我们说:“干一行爱一行”,可如果你连干都干不好,又如何长久的喜欢?每个人的长处短处不一样,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只有适合,你才能把它做好,无论是工作还是衣着打扮。
但有一点是,它不能与我们的爱好混为一谈,因为往往我们对一样事物的爱好,起源于我们的好奇心、崇拜和迷恋,我们喜欢,不代表我们能把它做好,所以这也是为什么有些人常常在爱好上栽跟头,被挫败感淹没。
只有找到真正契合自己性格的工作,才能得到真正的成就感和快乐,你看到的别人工作的光鲜亮丽,那是她们的长处被放大之后的样子,所以不要去盲目崇拜与追随,否则迎接你的只能是失败。
我承认现在的我,还不足以去给别人什么建议,但我已走在改变的道路上,正在为寻找到一份能放大自己优点,充实人生的工作,而做着各种不同的尝试,直到找到最契合自己性格的工作为止,然后用力热切的去做好它,才不枉来世间走一遭。
开始走了,即使会走弯路,也总比站在路上观望的要离终点更近一些,你觉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