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页五
来自《第二章 思维模式解析》P58
问题:是不是我们的一切都可以被改变,是不是我们应该去改变所有可以改变的?
成长型思维模式相信能力是可以被培养的,但它并不能告诉你,你能改变多少,或者需要多长时间才能获得改变,而且这也不意味着所有的事,包括自己的喜好和价值观,都可以被改变。有一次,我在出租车里,司机正在收听歌剧。因为想聊一聊,我说:“你喜欢歌剧?”“不,”他回答,“我讨厌歌剧。我一直都很讨厌歌剧。”“我不是想打听,”我说,“那为什么你要听呢?”他后来告诉我,他的父亲是一名歌剧爱好者,一有机会就会听古董唱片。这名已经中年的出租车司机这么多年一直在试着培养自己对歌剧的兴趣,放唱片、研读乐谱——都没有任何用处。“饶了你自己吧,”我建议他,“有很多有教养、高智商的人都欣赏不了歌剧,为什么你就不能把自己当成其中一个呢?
成长型思维模式并不意味着每一件可以被改变的事都应该被改变。我们都需要接受自己一些不完美之处,特别是那些并不会给我们自己或别人的生活带来危害的。
固定型思维模式妨碍人们发展和改变。成长型思维模式是改变的起点,但人们也必须做出判断,对什么样的事情付出努力并带来改变才是最有价值的。
「A2,规划运用」 什么能力你不应该改变
请梳理一下你自己关注的能力,这些能力你都特别想拥有、想能擅长,现在请静静的想一想,哪些是你不应该去改变的,并说说你的思考。
有些能力,就像强扭的瓜
我最想拥有的能力,从大的方面说是想象力和影响力。
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想象力直接决定了是否有创造力。回归到我在意的跟想象力有关的能力,那就是画画。我是个手残党,连圆都画不圆的那种,但我又觉得视觉化表达特别高大上,特别想学会画画,于是它就成了我的一种执念和自我折磨。
打个比方,我看书做读书笔记,不同类型的知识点要用不同的符号标记,概念类的、案例类的、引用类的,觉得赞的地方我想画个“竖大拇指”,觉得灵感乍现的地方想画个“灯泡”......要命的是,我不会想象着画,得去百度搜图比着画,看书的思路被生生打断,感觉我自己就是三心二意的小猫,一会捉蜻蜓、一会捉蝴蝶,最后啥也没捉着。
但是我是真的喜欢画,哪怕我不擅长。随着读《刻意练习》、《终身成长》、《任性天性》这些认知心理学相关的书籍,我对画画的认知有了改变,以前我认为画画更多取决于天赋,现在我认为只要方法得当,刻意练习,它也可以被大幅提升。所以,这项能力值得我去付出和改变。
但影响力这项,每次想到这个我就有点无力感。想要有影响力,一要有影响人的热情,二要有影响人的能力。后者倒是可以通过自身努力去改变,前者就涉及人本身的性格和对人与人之间关系的看法。所以,想改变前者是要“伤筋动骨”的,硬要去改变让我觉得拧巴、不舒服。所以,我能做的就是给后者加分,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能力,“你若盛开,蝴蝶自来”吧。
拆页六
来自《第三章 关于能力和成就的真相》P65
爱迪生不是一个单纯喜欢鼓捣小发明的人也不是不谙世事的书呆子。这个被称作“门洛帕克的奇才”( The Wizard of Menlo Park)的人其实是个精明的企业家,他清楚自己的发明具有的商业潜力,甚至知道如何去讨好媒体------有时他会去打压别人,让自己成为一项发明的唯一发明者,因为他懂得如何宣传自己。
是的,他是个天才,但他并非从小就是天才。他的传记作者保罗•伊斯雷尔( Paul Israel)通过对他所有信息的了解,认为他当时在家乡不过是一个普通的男孩。虽然年轻的爱迪生喜欢做实验并对机械方面感兴趣(可能比其他人更投入),但是研究机械和技术不过是每一个普通的中西部男孩都会有的经历。
最终令他出类拔萃的是他的思维模式和努力。他从始至终都是个好奇心强烈、喜欢拆拆补补的小男孩,不断寻找着新的挑战。在其他年轻人都已经在社会上自力更生很久后,爱迪生还搭乘着火车从个城市到另一个城市,学习关于电报的知识,通过不断地自学和发明,从电报员的岗位开始不断升职。他对自我提高和发明的热爱从未间断,但令他的两任妻子失望的是,他只会把这种爱投入工作。
关于能力和成就,我们有很多错误的想法,特别是我们总认为,是那些孤独、聪明的人突然间发明了了不起的东西。
然而,达尔文的著作《物种起源》( The Origin of Species)也是经过这个领域里多年的团队协作、与同事和导师们的上千次讨论,废弃了数篇草稿,奉献了半生精力,才最终完成的。
莫扎特也是经历了超过10年的酝酿,才创作出今天我们仰慕的作品的。在此之前,他的作品并不是原创的,也没有那么出色,实际上只是将其他作曲家的作品进行大块拼接而已。
P78
固定型思维模式会限制人的成就。它让人们的头脑中充满了干扰信息,让人们不屑于努力,毁掉学习策略,也会让其他人变成审判者而非我们的同伴。无论我们是谈论达尔文还是普通的大学生,想达成重要成就都需要明确的关注点、全身心的努力、无穷无尽的策略,还有学习中的同伴。这就是成长型思维模式能够给予人们的,也是成长型思维模式可以帮助人们发展能力并结出丰硕果实的原因。
「A1,激活经验」 成功人士的努力有哪些
你崇拜或者仰慕的一位成功人士,他/她不是个仅靠非凡的能力并没有付出什么努力就取得成功的人。你知道他/她为了取得成就付出了哪些巨大的努力?(如果是你身边的人,如果你不清楚,那么去问问他/她。)
看我七十二变:“地才”蔡依林
其实我一直觉得,明星要想在星光熠熠的娱乐圈出人头地,要有强大的心脏和非一般的勇气。我们这些80后,最美好的青春回忆的背景音乐是周杰伦、蔡依林他们的歌,所以对他们的出道经历如数家珍。“拼命三娘”蔡依林就是不服输的代言人。
在她刚刚出道时,她确实是一个不够完美的小女孩,长相不出众,身材也不好,在这样一个美女如云的年代,人们只会看到好看的皮囊,根本不在乎你是不是会唱歌。好在她从未放弃过自我成长,在不断的进步中慢慢蜕变自己。她遭受过各种各样的否定,但好在她从未否认过自己,只会对自己提出更高的要求,无论做什么一定要做到最完美,做到无可挑剔。
她自己说过:“我不是天才,我是地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