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来,我都很喜欢把人脑类比成电脑,在很大程度上,这两者确实很相似,CPU负责思考,内存负责存储。可是,我似乎一直低估了记忆的作用,太过注重思考。而事实上,思考是依赖于记忆实现的。举个简单的例子,当你看到这篇文章的标题(也就是这本带给我一些思考的书的名字)——为什么学生不爱学习,你要理解这句话,你至少脑子里要有学生,学习的基本概念,否则你是无法理解这句话的。
同样的,解数学微积分的题目,首先你要有微积分的基本概念,要能理解它是什么,然后通过做例题,去学习怎么解题,通过这样一个过程,你才能学会如何解微积分。哪怕是你完全不理解它,只是纯粹的背公式,你脑子里同意需要存储一堆公式,有了这些,面对同一类型的题目,你才有能力去思考如何解题。
因而,看起来比较高级的思考,是必须要以记忆作为基础的,死记硬背一直被认为是很愚蠢的行为,可是,所谓的理解,其实也是个记忆的过程,只不过以理解的方式来记忆,你会记得更牢固,更容易通过某些线索回忆起相应的知识。
以前我心里的一个误区是,大大的低估了记忆的作用,甚至把记忆和思考看成是完全割裂的,而事实上,这两者是密切相关的。一个记忆力不好的人,是不可能学的好的,因为他连基本的概念和知识点都不能掌握,就比如数学连基本的公式都记不住,做题又怎么可能做的出来呢?更别说又快又准确的解题了。
一个语文不好的人,数学也很难好的起来,因为学习数学不单单只是计算而已,至少对于概念的学习是需要一定的理解能力的,所以我们往往看到的是很多极端的例子,优秀的人门门科目的优秀,差的人...一个地方没做好,它的影响往往不只在那一处。
知识迁移,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举一反三。聪明的人一般而言也比较善于知识迁移,能够看问题看到本质,而不是仅仅只看到表象。那么,知识迁移该如何锻炼呢?
这是以对相关知识有深入理解为前提才能做到的,首先,你要明白我们是如何理解事物的,当我们听到或读到某段话时,我们会利用大脑里已有的知识来理解。所以,你对某个知识的相关信息储备量要足够多,并且花费了足够多的时间,精力去思考它的本质。而不是单单只停留在知识的表层。
我们都知道数学考试的题型是很有限的,而它们衍生出来的题目几乎是无穷无尽的,所以如果只是傻傻的刷题,是会被“题海”淹死而又毫无收获的,如果你没有去对各种题型进行总结,归纳的话。方法其实也很简单,只要你发现你做某个类型的题目经常出错,那么你就可以专门在习题,试卷上把类似的题目全部找出来,然后做一遍,看看是哪里有问题,实在是弄不明白,就去请教老师,同学,把发现的问题解决之后,再去找几题来检测一下自己是否真的没问题了。
碰到问题的时候,以这种方式来处理,就能慢慢的减少那些在同一个地方跌倒的错误了。
其实,刷题,记公式就是为了当我们以后遇到同样类型的题目的时候,能够把大部分的思考转化为自动的过程,比如小学学数学的时候,我们都被强迫被乘法口诀,当然,开始被的时候都很痛苦,可是背熟之后,却是受益终身的,因为以后笔算比较复杂的乘法时,乘法口诀简化了一些最基本的过程,比如:43 X 56,首先算6 X 3的时候,大脑自动化的就告诉我们是18,根本无需思考。
还有我们计算二元一次方程的时候,我们记住了求根公式,就可以按照公式快速计算出结果,毕竟,你总不能在考试的时候把求根公式再推一遍吧。这些自动化的过程,就是记忆的功劳,或许正是因为这一切太过自然了,我们都把这当做理所当然的事情,而忽视了记忆的巨大作用。
另一个我们早就烂熟的观点是——熟能生巧,我更喜欢用刻意练习来代替。
为什么熟能生巧呢?
因为低层次的过程,通过不断的练习已经达到了自动化的程度,所以我们才能给高层次的过程留下足够的大脑空间。例如:对于足球运动员,低层次的踢球的角度和速度应该是个自动化的过程,这样才能给高层次的战术策略提供大脑空间。
我们从小到大都听多了强调努力的重要性,可是却没有告诉我们该怎么努力,盲目的努力是没用的,只是白费了时间而毫无收获,最典型的就是——看起来很努力。
只是“努力”在那些简单的事情,对于困难的部分视而不见,重复简单,自然无法进步,所以才要强调——刻意,有意识的去提高,有意识的去改进,不要小看这几点,这很重要,甚至于如果你不经常提醒自己,你很快又会走上老路,依旧无法进步。至于具体怎么做,可以看看这篇文章,这里就不赘述了——《刻意练习——从新手到大师》
相信很多人都有考试前抱佛脚的经历,而且很多人通过考前的突击往往也能取得很不错的分数,尤其是在大学期末考试,很多人都是在考前才开始“预习”这门课的。可是,临阵磨枪虽然能让不少人在考试中获取不错的分数,可是学的快,忘得也快,往往考完试没几天,就把那些知识完全忘光了。
据书中的实验结果表明,若是花同样的时间复习一门课程,如果你把时间集中在考试几天,你考试能取得比较高的分数;如果你把时间分散开来,虽然你考试的分数可能没这么高,可是,你在考试很久之后仍能记住那些知识。也就是说,分散练习使得记忆更加长久。
持续的练习一项技能确实很无聊,最好能有点变化,解决问题也是如果一条路走不通,就要赶紧换方向了。
分散练习也能给我们更多的时间去思考如何运用知识,而运用的过程中又加深了多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自我验证预言的成功,记得有心理学家做了这样一个实验,他们到了一个学校,对一部分学生做了IQ测试,然后告诉那些老师哪些学生的智商比较高,潜力比较大。令人惊讶的是,那些测试IQ比较高的学生后来在学校的表现确实越来越优秀,正如心理学家所预测的一样。
可是,事实上,心理学家并没有做什么IQ测试,那些所谓智商高的学生是随机选出来的,那为什么后来那些学生确实表现越来越优秀呢?
这是因为,学校的老师们相信心理学家给出的测试结果——这些学生的智商高。所以不自觉的就会给这些学生更多的关注,更高的期待和要求,特殊的对待,老师都是喜欢聪明的学生的嘛。而那些听说自己IQ高的学生,也相信这是事实,所以对自己更有自信,在学习的过程中不自觉的花更多的时间,精力,或许是如果考试成绩差的话,与他们聪明的身份不匹配,而且努力之后的优越感,又会促使他们更努力的学习来保持这种优越感,他们更愿意去解决难题,因为别人做不出的题目,他们能解决,这令他们感觉更好,而成绩的优秀也让老师们更加坚信他们确实比别人聪明,也更愿意花时间,精力在这些学生身上,于是,正向循环便促使他们在优秀的道路上越走越远...而当初的预言成真了...
说到这里,我真的很“感谢”从小到大,不管是有意无意的向我灌输英语很难,数学很难的人,“感谢”他们让我深深的相信英语,数学很难,而且也确实一直都没学好,因为它确实很难嘛...还好,没有人从小一直给我灌输我是个笨小孩,不然,可能我现在......
相信的力量原来如此强大,以至于能够扭曲现实,现在想来,电影《当幸福来敲门》里的这句话着实震撼人心
嗯,没有人能说你不行,即使是你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