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翻阅了一本《董必武家书》,非常原汁原味,没有什么多余的评论,而且他老人家的后人语气非常谦逊,不愧是元老革命家。
1,首先描述了家书出版的意义,看到一段思想动态,看到一个个人的思想脉络。也说是让读者了解一点父亲,亲近一些父亲,心灵与历史在道别。
2,他们家的家训非常好,用四个词来表达,朴素、诚实、勇敢、坚毅。是老人家一辈子的要求和对子女们的言传身教的品格。为人处世要吃得亏;要学会跑龙套;做人要有规矩。
3,要求子女们上学读书时期要记账,学会控制水流,会蓄水、会放水。做到胸中有数,了解物价和市场,将来为国家为人民服务要用钱的时候就会去从实际出发,不至于专从需要方面着想,而要顾及可能。
4,写家信要两百字以上,除了问好,眼睛看到的,耳朵听到的,想到的写点什么都可以,作为一种语文练习也是好的。
5,他当时被选为副主席不知道是实权如何,看着记录在案的工作主要是让地方军区植树开荒,还有促进生产,灾后恢复重建,还考虑台湾海峡,经济方面遇到多的是“公私合营”。当然当时思想还是学苏联,不太有多么高瞻远瞩的经济和金融战略格局。也没有足够的人才。现在回望那段天灾人祸的历史时期,也怪不得老同志。一代人有其历史作用和局限。
6,大概1955年左右,经济实在不行了,用了一个狠招,发行新币,新币对旧币是一换一万。从他们口中描绘的生活费用来看,其实应该是一换三千比较合适。那么五年十年后如果再次出现经济问题,用类似办法的话,可能会定在一换三这样的比例,中产存款一百万变三十三万。阿根廷此前强制结汇也是一比三,实际上应该是一比九。所以黄金、外币、增值资产如股权等,还是有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