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句温暖的问候,一个充满善意的举动,一个鼓励的微笑——小小的一份公益,就可以将彼此不认识的人们串到一条爱的生命线上,将风与阳光也逗引进来,让公益里荡漾的温暖,氤氲成一个美好的春天,让那朵钟灵毓秀的慈善之花,在莞尔一笑之间,启颜开放,如此绚烂。
回首历史,公益的长河早在千年前发源,至今奔腾不息。孔颖达《左传》有云:“慈者爱,出于心,恩被于物。”先秦诸子中儒家的“仁”“爱人以德”,墨家的“兼爱”,《礼记》中更是描摹出了理想的公益社会:“故人不独其亲而亲,不独其子而子。老幼废疾皆有所长,鳏寡孤独者皆有所养。”汉朝,中央建造寺庙筹集善款,救济天下;南北朝政府筑“六疾馆”与“孤独园”收纳贫民;宋朝“养安济院”“慈幼局”“婴儿庄”“举子包”“举子田”等形成的系统将整个社会都纳入公益体系当中;元朝开创医药救济的“惠民药局”,设置医药救济的“官医提举司”与“广济提举司”;明朝出现大规模的“同善会”“同仁会”等慈善团体;清朝有著名的公益商帮……我们可以看到,公益历来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薪火相传,生生不息。
公益,不是高调的作秀,不是悲情的苦行,一颗爱心,就足以酝酿出整个春天。如“微尘”民间慈善组织,自愿捐款不留姓名,举手投足之间皆是慈悲;如奥黛丽赫本,行走在非洲大地,给予孩子们欢乐与拥抱;如隐姓埋名的“炎黄”老人,用自己微薄的输入,将善意的香火默默点燃……他们都不声张,只是为苦难者留下一丝或许微不足道的温暖。而这默默的行动,却让公益抽枝发芽,蔓延成一方璀璨的春天,煦暖了整个世界,莫不静好。
公益,是平等的,不是矫揉造作、居高临下的施舍。我们固然要肯定中国首善陈光标的善行,但他的那种要求捐助者与其合影、听他的演唱会甚至把一叠叠红钞票,放在受捐者身边炫耀的方式,却让爱与善意在一定程度上演变成了施舍。看到受捐者脸上僵硬而尴尬的笑容了吗?看到镁光灯下因不平等而皱缩的灵魂了吗?慈善的可贵,在于以平等之舟普度人的灵魂,用爱去点亮人的心烛,煮沸他们一往无前的勇气,让他们在平等之爱感召下,将自己的生命挥舞生风!李连杰的“壹基金”就懂得公益里人性的关怀,捐赠者会告诉受捐者:“我们都是平等的,所以希望你们以后见别人遇到困难时,也要伸出援手。”就是这样,将捐助者与受捐者置于天平两端,没有歧视,无关施舍,而是一种尊严的救助。如此平等的公益,让人性葳蕤生长,明媚了整个春天。
而我们当今的大学生作为国家栋梁之才,更是应该为公益做出贡献。90后青年刘思宇,上大二就有了自己的公益团队,创办了“思宇责任社会”与“青年之声”杂志;他曾为递交《西双版纳调查报告》冒大雨一连五天等在政府门口;他曾为禁毒防艾而四处奔走呼号……他在中山大学演讲中说:“改变是要行动的,因为你所站立的地方,就是你的中国,你怎样,你的中国就怎样。你光明了,你的中国才会光明,公益是一种习惯,举手之劳就可以助人,何乐而不为?”让我们也在峥嵘岁月里,在衣襟上别一束公益的晨光,默默地把世界照亮吧——我们可以把知识一点点地注入乡村,用我们的一颗心,脉动一群孩子的未来,用
一点光,点亮山间的灯火;我们可以扛起环保的大旗,为我们的美丽中国添砖加瓦;我们可以关爱孤寡老人,为风烛残年的他们缝补孤独的遗憾;甚至,我们只需要,一个动作,一个微笑,一句问候就可以传播公益。纵使没有惊天动地,一点一滴的善意,同样可以织出一个春天!
“水本无华,相荡乃成涟漪;石本无心,相击乃发灵光。”人与人也因为相互的善意而酝酿出美丽。每个人心里都有一亩孕育春天的梦田,别人向我们播撒春光,我们也要毫无保留地献出我们内心的春意。不要让行善之举成为一场孤独的走秀与围观,不要让别人的善行成为道德孤本,不要让善意走进我们心内的迷宫。而要像是犹太谚语所言:“爱周围的人如同爱自己,以自己为中心,把爱最大化地辐射出去。”是啊,让全社会将行善常态化,才能实现善意的价值最大化!我们每个人心内的春天渐次叠加,世界自会是春意盎然鸟语花香!
一份善意,一方平等与尊重,一条流动的爱的生命线,我们的公益,就这样,洇成了一个,最浓,最美的春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