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唐朝兴起,宋朝兴盛,元、明、清代渐凋零。
书写元宵的诗,各个朝代的存量不同。唐朝是兴起阶段,数量可观。苏味道的《正月十五夜》、卢照邻的《十五夜观灯》和张祜的《正月十五夜灯》榜上有名。宋代的元宵诗无数。欧阳修的《生查子·元夕》、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李清照的《永遇乐·落日熔金》当属名篇。元人元好问的《京都元夕》、明人李梦阳的《汴京元夕》、清人符曾的《上元竹枝词》也有可观之处。
2.唐朝元宵诗——热闹!宋代元宵诗——寂寞!
诗为心声。不同的元宵诗有不同的妙处。
唐代的元宵诗大多书写元宵节的热闹。
正月十五夜
唐 · 苏味道
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
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
游伎皆秾李,行歌尽落梅。
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
显然,这是一首狂欢诗。天上明月、地上明灯,错落有致,交相辉映。府门打开,人潮涌动:马蹄下尘土飞扬,月光下男女老少一片欢愉。尤其是月光下、灯影中浓妆艳抹的歌妓们,她们花枝招展,边走边唱《梅花落》。“金吾不禁夜”,且看,且玩,且唱,且欢,一直到天明。元宵节变成了狂欢节。苏味道的元宵诗真有狂欢的味道!蒙曼老师极力主张此诗应当入选《唐诗三百首》,确有道理。
十五夜观灯
唐 · 卢照邻
锦里开芳宴,兰缸艳早年。
缛彩遥分地,繁光远缀天。
接汉疑星落,依楼似月悬。
别有千金笑,来映九枝前。
卢照邻的元宵诗也描写热闹景象。这里有元宵节燃灯的盛况,观灯赏月、尽情歌舞的市民,尤其是那些在这个欢乐祥和的日子里相互表达爱慕之意的青年男女。
正月十五夜灯
唐 · 张祜
千门开锁万灯明,正月中旬动帝京。
三百内人连袖舞,一时天上著词声。
如果说前面两首诗以环境的热闹取胜,那么张祜的这首十五夜观灯诗则以歌女的热舞狂歌取胜。本来千门万户、万人空巷的场景就已经颇为壮观,再加上三百个歌舞艺伎的响遏行云的歌声,这一定是一个欢乐的不眠夜!怎能不震动京城?
宋代元宵词,热闹之中有寂寞。
生查子·元夕
作者:欧阳修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
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灯的海洋、月的世界,这就不必说了。要说的是在这个古代的情人节里发生的爱情故事。去年元宵夜,灯光如白昼。“我”曾与佳人相约黄昏之后。而今年月与灯依旧,却见不到去年的佳人,相思的泪啊,如何不沾透春衫袖。所有的热闹,反衬的是物是人非的伤感与惆怅。
青玉案·元夕
宋 · 辛弃疾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辛弃疾的元宵诗也是上来描写元宵节的热闹。他引用苏味道的“火树银花合”,写成“东风夜放花千树”,烟火纷纷、乱落如雨。豪华马车满路跑,才子佳人幽香飘。悠扬的凤箫声回荡,一夜龙灯飞舞,笑语喧哗。接下来是美人登场。她们戴着亮丽的头饰,笑语盈盈地飘过,“像梦一般地”,“暗香浮动月黄昏”。这一切都是为“蓦然回首”做铺垫。如此繁华热闹的景象中,她或者是他却踽踽独行在“灯火阑珊处”。这是多么的格格不入。但这就是书写落寞的妙处。
永遇乐·落日熔金
宋 · 李清照
落日熔金,暮云合璧,人在何处。染柳烟浓,吹梅笛怨,春意知几许。元宵佳节,融和天气,次第岂无风雨。来相召、香车宝马,谢他酒朋诗侣。
中州盛日,闺门多暇,记得偏重三五。铺翠冠儿,捻金雪柳,簇带争济楚。如今憔悴,风鬟霜鬓,怕见夜间出去。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
要说元宵诗,易安居士这首词与众不同。她从金光灿灿的落日写起,落日与如碧玉一样晶莹鲜艳的暮云辉映。可如此美好景致,引发的却是我在何地的一问。愁情隐隐。柳叶如烟,《梅花落》曲传幽怨。虽然春天的气息已露倪端,但在这元宵佳节融和的天气里,又怎能知道不会有风雨?我婉言拒绝朋友们的相召,只是因为我心中愁焦。
下阕忆起汴京岁月。那时闺中生活安逸、静好、闲暇,尤其重视十五夜。想那时,镶珠嵌翠带雪柳,个个靓丽。如今容颜憔悴,头发蓬松无心理,更怕在夜间出去。于是只愿从帘儿的底下听一听别人的欢声笑语。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虽然都是热闹中见寂寞,三首宋代元宵词也各不相同。欧阳子元宵诗怀故人,辛稼轩元宵诗忧国家,李易安元宵诗忧时伤世叹自我。